山高谷深无法种粮,运输交通更是不便。一块普通的红砖从山外挑进来运费就要8毛钱,一块砖的总成本要1块钱。山民们盖间砖房都是件极困难的事,而茶树则是上天给予山民们的最大恩赐。“即使在计划经济时代,村民们先把茶叶卖给国营的收购站,然后拿着粮本买返销粮吃。”金寨县农业委员会的朱世军说。金寨是国家级贫困县,总共有8万农户,其中一半要靠茶叶吃饭。
记不清转过了几道弯,看到一块小小的山谷平台,老王家就到了。在城里人看来,老王的“栖居”富有诗意,居有竹,食有肉。两家人围合起100多平方米的院子,院外是一排摇曳的细竹,10米之下就是龙井沟奔流不息的泉水,晚上在床上听着就像绵绵细雨的声音。院子里跑着鸡、鸭和黄狗,房梁上挂着腊肉、腊鱼。
老王从山上引泉水,在厨房内并排修建了两个蓄水池,第一个用于沉淀,然后引入第二池;第二池上缘再挖一槽口,水满后就流回溪中。他家永远喝的是活水。老王的3个孩子都已进了城,平日家中就是他和老伴两个人。为了招待我们,老王还拿出了腊过的野猪肉。
对于茶树的生长,齐头山的环境得天独厚。山中昼夜温差大,3月中旬白天温度20摄氏度左右,晚上则降至4~5摄氏度,这对茶树的生长十分有利。“白天气温高,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强,而晚上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消耗也就少,所以留存的有机物就多。”朱世军说。
茶树的生长需要湿润温和的环境。齐头山区域年均降水量在1200~1400mm之间,常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在近25年中,年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高达80%。长江以北很少有这种温润之地。
皖西山区是淮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区,齐头山的西侧为烟波浩渺的响洪甸水库。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指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后,水利部门在六安境内的山谷间筑坝截流,先后兴建了响洪甸、梅山、佛子岭、龙河口和磨子潭五大水库,调节水量并向上海工业区发电。其中响洪甸和梅山两座水库在金寨县境内。
于是,当年金寨县最繁盛的3座古镇——麻埠镇、流波镇和金家寨都沉没于库区之内,其中尤以茶、麻交易繁盛的麻埠镇最为著名。为了治理淮河,金寨做出了巨大牺牲,10万亩良田被淹,十万移民迁徙。但现在看来,良好的环境却保存了下来,尤其适于茶树生长。“水库成为一个大型空调,尽管山区四季分明,但是气候异常温和。”朱世军说。山区夏季十分凉爽,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下,高于35摄氏度的天气几乎没有。
现在,如果要到齐头山的西麓收茶叶,还需坐船进去,穿过响洪甸水库。公路只修到了东侧的红石谷口。
大部分的日子,齐头山都笼罩在淡淡的云雾中,山顶上的两块红色巨石也是若隐若现。全年有雾日达181天,400米以上地区春季有雾时间达76天之久。王永发告诉我,即使是晴天,太阳直射的时间也只有三四个小时。阳光透过云雾和水库的反射形成了漫射光,茶树喜阴,在这种光照条件下使茶树芽叶绿润,可产生较多的叶绿素B。茶树利用漫射光中的蓝紫光,形成多种氨基酸和芳香物质。
半个月后,齐头山将变成水红色,映山红(杜鹃花)开得漫山遍野。“告诉你一个识别方法。”朱世军说,“凡是能长映山红的地区,就能长茶树,映山红是茶树的地理标识。”这两种植物都喜欢偏酸性的土壤。皖西学院环境科学系的考察发现,齐头山的土壤主要是普通黄棕壤和山地黄棕壤,土壤深1.5米以上,PH值4.8~5.5,土壤富含有机质,且排水良好。在这种条件下,茶树新梢育芽能力强,叶绿素含量高,光合能力强,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也多。与名优茶品质密切相关的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有效成分含量高,酶活性加强,尤其是氨基酸酶活性增强,可以促使茶氨酸大量合成,提高茶的鲜爽度。
“我们这里的土壤含钾高,挖出去都可以直接当钾肥用。”王永发说。
蝙蝠洞
在接力赛一般的鸡叫声中,新的一天开始了。
吃过早饭后,王永发带我们上山去看茶园。整个齐山村共有3000多亩山地,老王家有30多亩茶园。他所在的齐山组的土地位置最好,都在齐头山上,所产茶的价格也卖得最高,谷雨前后的毛茶(粗加工的半成品)可以卖到300元一斤。
大别山的春天刚刚开始,白色的梨花和淡粉色的樱桃花最先开放,二月兰和蝴蝶兰星星点点散落在树下,有时还会惊起刚刚爬出冬眠洞穴的小草蛇。皖西山区的茶树属于中小叶种,山上的茶树完全自然生长,吸风饮露,不施肥料,所以体型比平原地区更小,最高者不过1米,大多不超过半米。茶园一块块散落在山坡上,平均坡度也有30~40度,最陡的竟有接近60~70度。每处茶园面积都不大,大多四五亩的样子,茶树间隔也十分稀疏,每平方米内不过三四株。而在山下茶园,茶树全部成行种植,看起来就像绿化隔离带。
在民国时期,由于生产瓜片有利可图,茶叶产区也逐渐从山区向平原发展。于是,六安瓜片又分为“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所谓“内山”指以齐头山为中心的山区,海拔在300米以上,而最佳区域则在600米以上;“外山”则指海拔低于300米的丘陵平原地区。现在内山瓜片主要分布于环绕响洪甸水库的齐头山、鲜花岭、青山镇、张冲、油坊店一代;外山瓜片主要产于东面裕安区的石板冲、石婆店、狮子岗、骆家庵等地。
内山瓜片产于山岭之间,爬上山已经不容易了,根本无法施肥浇水,农民平时只做一些除草和剪枝的工作。每户所有的茶园又很分散,路上总要耽误大量时间,翻山越岭更是辛苦。所以内山茶虽然质量高,但是产量少,所有的高产茶园都在外山。
齐山村的村民分散地居住在山坡上,我们走累了就进去休息一会。村民们会热情地端上用泉水冲泡的瓜片茶。村民们讲不出太多的道理,不过他们会指着茶叶,自豪告诉你一些辨认特征。比如齐山所产茶与外山茶颜色不同,鲜叶初展时就有些隐隐的淡黄,经过杀青烘焙后,翠绿色的叶面上就蒙上了一层淡淡金色,散发出一些金属光泽。
每一小片茶园之间是毛竹林、杉树林和桐梓林。一丛丛兰花生长于竹林树林之下,再过20天左右,山间的兰花就会慢慢盛开。清风起时,竹香花香四溢。山民们每年都喜欢顺手挖几株新鲜的兰花种于自家院内。茶树不过是山中的一种植物,与多种花草树木的共生又使茶叶平添了其他植物的芬芳。近兰花者香气清雅幽深,近竹林者则香气高远淡然,而靠近杉树林的则可品出木香。
6年前,何明锦作为金寨县的“人大”代表去合肥开会,他特意带上了两包与兰花共生的茶叶。“冲泡后,会议室里都充满了兰花香。”何明锦说。年纪已高的老何经常拄着拐棍站在山口,制止游人挖走兰花。
在所有关于六安瓜片的传说中,蝙蝠洞是一个让人充满遐想的地方。
齐头山南坡上有一石洞,处于人迹罕到的悬崖峭壁之上,因大量蝙蝠栖居,故称为蝙蝠洞。传说洞口曾有“神茶”,有年春天,一群妇女结伴上齐头山采茶,其中一人在蝙蝠洞附近发现一株大茶树,枝叶茂密,新芽肥壮。她动手就采,神奇的是茶芽边采边发,越采越多,直到天黑还是新芽满树。次日她又攀藤而至,但总也采不完的“神茶”已然不见。据说蝙蝠粪含有大量的磷,所以周围的茶树长势最好。 (责任编辑:占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