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概况
  • 协会动态
  • 深度报道
  • 资讯
  • 信息部
  • 会员部
  • 培训部
  • 会展部
  • 专委会
  • 数据中心
  • 当前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专题 >

    三联生活周刊:绿茶之道(4)

    时间:2009-03-27 09:05 来源:中茶协 作者:ctma 点击:

      茶叶专家、农业部研究员资格评审委员会的委员李杰生告诉我,好绿茶基本上都很难成规模,尤其是所谓名茶中的顶级品。他是历年来全国名茶评选中的评委,他说“好茶要色、形、匀、净全部符合标准”。这就对生产地区有了严格要求,“海拔、植被都有严格要求,至少700米以上的高度,可是太高又不行;周围的植被要丰富,茶园既要有太阳,又不能太晒,最好是山的阴暗面。所以名茶的茶园都不大,出产量本身就不高,加上现在能做好茶的师傅越来越少,所以,真正能称上顶级好茶的茶叶,每个品种都数量有限。除去送礼的、运往国外销售的,真正散发到市场的顶级茶叶确实数量不多”。

      绿茶是各种茶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成分最全面的。“绿茶的工艺形成得最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杀青工艺,尽量让鲜叶停止发酵,这是和其他茶最不同的一点。”所以,多年来李杰生一直在鼓励大家多饮绿茶,“说到各种功能,它不比任何茶种差,尤其是所谓减肥,绿茶和别的茶一样好。可是好绿茶本身价格就高,因此缺少炒作的功能,所以这两年风头最劲的茶反倒不是绿茶”。

      极端的好茶更是不可能流通。有一次做评委,他喝到安徽岳西的一种无名茶,“喷香,我一喝就知道不是成规模种植的茶叶,一问拿茶参赛的农民,果然是野生茶树上采摘来的茶叶。这种茶我们不给评奖,因为完全不能生产,评选了也没意义”。

    水与器:一杯好茶的伴侣

    水与器:一杯好茶的伴侣
    瓜片泡出的茶


      郑毅伸出手来,一双手保养得洁净、红润,年近60岁的人了,可是“指甲每天都要剪”,他告诉我。这是必修课,为的是能专心致志地泡茶——“不能让外在的东西来污染茶。”黄山市迎接大小领导的时候,他经常要出场泡茶,原因是他泡的茶好。

      同样的茶,不知道为什么他一泡就不一样了,据说色、香、味都到了最高境界——尽管很多时候泡完茶,改由专门的服务员端上去,他连领导是什么样都没看见就退场,可他还是很自豪,因为这是对他的“茶人”称号的肯定。

      他的正职是工会干部,和茶界微有联系,如果不亲眼见他泡茶,你会觉得,他就是一个当地的普通干部,甚至手里拿着的不锈钢杯子都像。可是打开杯子,就闻到不一样的香味,淡黄色的茶汤散发着兰花香。没有茶叶,“是用浓茶汤泡的,最适合外出饮用”,他轻描淡写地说。

      他自号是“徽州茶人”,觉得茶人这个称号比什么“专家”之类要听起来更让自己坦然。年轻时候他并不喝茶,一次在外面出差,在车站的长椅上病得躺都躺不住,正好看见手中的报纸上有“绿茶能治病”的小百科,当场就试验了一下,结果立刻见效,就此爱上了茶。

      “很正式拜了两个茶文化的老师,其中一个是研究茶业史的,他对我说,你不能像我这样,只有理论没实践,一定要会喝茶,会泡茶。”他说老师这话对他影响深远,他花了大量功夫研究泡茶之道,“最便宜的茶,一样被我泡得香气四溢”。

      他经常给初次见面的朋友泡一种当地的廉价绿茶,这种茶对感冒很有作用,可是味道苦,不知道怎么被他泡出来是香的。

      我们面前放着普通的黄山毛峰,本身等级就不高,又是去年的陈茶,郑毅准备泡回好茶给我们喝。面对杯子的时候,他忽然郑重起来,把滚水倒进去,然后在手上滚动玻璃杯,水把杯子烫得透彻晶莹——这手还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的,至少高温就让人受不了,这才想起见他之前就有人告诉我们,郑毅的功夫不仅在嘴上,更在手上,“他能拿着滚水泡的玻璃杯耍来耍去”。

      见人拿来开水瓶,他二话没说让人重新去烧,至于水本身,在黄山地区,“用自来水就很好”。

      在北京,一般用纯净水或者矿泉水泡茶,可是郑毅说他也用自来水泡过茶。“非常简单,水快开的时候,把水壶盖打开几分钟,让里面的氯气挥发。上次我在北京用自来水烧开泡茶给人喝,喝完没人相信我是用自来水泡的。”

      在郑毅看来,与其玄虚地像很多茶人那样宣扬“对水说话,可以使水质变好”等理论,不如认真研究水的特性,“自来水有自来水的好处,桶装水有桶装水的好处”。有时候泡茶,还使用桶装水和自来水的搭配水,“例如泡铁观音,那样效果很好”。

      这次是用黄山的自来水泡毛峰,除了水质,还要讲究水温。刚开的水递上来,几乎没怎么等待,郑毅就把水往杯里倒。“别人总说毛峰细嫩,要用80℃的开水泡,我觉得不对,用90℃或者更高的水温很合适,那样香味和汤汁出来很快,大量的营养物质也可以在第一泡中出来。”不过第一次只倒了1/3杯开水,深色的茶叶慢慢活起来,变成嫩绿,然后再倒进更多开水。

      据说要是用盖碗泡会更好,“过去没有玻璃杯,全都是用盖碗泡绿茶,一是不烫手,二是杯盖有妙用,可以撇去表面的泡沫。最好的绿茶也会有泡沫,所以给人泡茶身手要快,一定要打去沫后再递出”。还有办法就是泡半杯,“那样沫不怎么显眼”。在郑毅看来,茶永远要泡半杯。

      与郑毅一样,专门研究绿茶泡法的叶羽晴川也试验过许多种泡茶之水。“一般在最初喝到某种茶的时候,肯定会用纯净水,因为最能展现茶的本来味道。可是研究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用各种水了。”

      水的直接口感还不一定能作为选择标准,“有的矿泉水白口喝很好,可是泡茶不好;有的空口喝有点苦涩味,可是泡茶很不错”。甚至同一品牌的水,水源地不同表现也不同,而这些水的选择,只能依靠每个人的多次试验,“只有自己觉得好,那就是真的好了”。叶反对道听途说地选择水,“不能用耳朵喝茶,关键还是要用自己的舌头”。

      与郑毅把开水高高吊起不同,叶羽晴川的手法更复杂,他说一定要视茶叶决定倒法。“有次和一个朋友喝碧螺春,他开始凝神静气地等水温降至80℃,可是倒的手法又很粗枝大叶,结果那杯茶的汤色浑浊不堪。”细嫩如碧螺春这样的茶叶一定要从杯边将水缓慢倒入,“对茶叶要温柔”,他开玩笑。

      叶羽晴川喜欢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茶具泡绿茶,在他看来,与不同的器皿面对面很有趣。玻璃杯很好,瓷盖碗也不错,甚至一般人反对用的紫砂壶他也觉得可以使用。“大家总觉得紫砂壶吸香味,把绿茶之清香吸走了,其实泡一般外形不太好的中档茶用紫砂壶很好,既可以挡住叶形,也可以集聚一定的味道,把苦涩味道减轻。”当然,这壶最好用来专门泡绿茶,否则会串味。

      对器具最着魔的要算台湾画家老罗,初次见他,就被他桌上的古怪器皿所迷惑——几尺长的方案上,罗列着无数的碗和盏。这些形制高古的碗盏全部是他一个爱茶的朋友烧制的结果,“仿宋代的官窑,而且是把几大官窑都仿造了一遍”。 (责任编辑:占万宝)

    顶一下
    (14)
    77.8%
    踩一下
    (4)
    22.2%
    ------分隔线----------------------------

    图片报道

    >>更多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手机版 | 大事记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留言 | 网站地图 | 协会帐号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