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概况
  • 协会动态
  • 深度报道
  • 资讯
  • 信息部
  • 会员部
  • 培训部
  • 会展部
  • 专委会
  • 数据中心
  • 当前位置协会首页 > 信息部 > 百县 >

    全国特色产茶县:福建武夷山市

    时间:2009-11-23 08:52 来源:中茶协 作者:ctma 点击:

      一、武夷山市茶产业概况

      (一)武夷山市概述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介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之间,属中亚热带地区。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一个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

      武夷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碧水丹山”之誉。全市土地总面积2813平方公里,总人口22.67万人,辖3镇、4乡、3个街道、5个国有农茶场、115个行政村,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4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1998年7月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处、世界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200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2002年被列入中华十大名山。

      武夷山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属罕见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武夷山景区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内一条幽深清澈的九曲溪盘环山中,两岸丹崖林立,千姿百态,九曲溪两岸分布着36奇峰、99岩,昂首向东,如万马奔腾,气势雄伟,千姿百态。将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智慧、人的劳动融于自然山水之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1990年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尔科夫人在游览武夷山后欣然题词:“未受污染的武夷山风景区是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1979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5万亩。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5.3%。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武夷山成为地理演变过程中许多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物种资源极其丰富。已知植物种类3728种,几乎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已知动物种类5110种,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之窗”。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1992年被世界全球环境基金组织确认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4月,国际保护联盟专家莱斯利.莫洛伊博士对武夷山遗产价值考察评估时题词:“武夷山是中国人民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永久象征”。

      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境内的“古闽族”“闽越族”文化遗存是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朱子理学在此发祥、传播,使武夷山成为研究东方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至今武夷山悬崖绝壁上还遗留着体现古越人特有葬俗的架壑船棺和“虹桥板”等,距今3000多年。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外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悬棺,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占地48万平方米,是江南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多的汉代古城址,证明着武夷山曾是闽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代,武夷山集儒、道、佛于一身,被儒家称为“闽邦邹鲁”,道家称为“升真元化洞天”。历史上仅有记载的书院、寺庙、宫观就达187处,亭台楼阁117座。北宋著名词家柳永,南宋著名学者胡安国、胡宏、胡寅、胡宪父子,抗金名将吴阶、吴磷、刘子羽等都诞生在这里。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生活、著书、讲学长达50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远及东亚、东南亚及欧美诸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至今仍吸引着日本、朝鲜、韩国、马来西亚、德国、美国、荷兰、台湾、香港等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朱子理学思想的研究。此外,李商隐、杨时、范仲淹、陆游、辛弃疾、徐霞客、戚继光等历代名人都在此留下百家千篇赞美武夷山的词文诗赋。至今山中可辨认的历代摩崖石刻仍有400多处。当代著名学者蔡尚思寓论于诗:“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武夷山是老革命根据地。1925年马列主义就在这里传播,1927年7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崇安特别支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武夷山是闽赣革命根据地之一。当时闽赣省委、福建省委机关曾设在武夷山的坑口一带。1930年曾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还先后发生过著名的上梅暴动和赤石暴动。方志敏、周建屏、粟裕、张云逸、秦基伟等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革命足迹。这里共有1.15万名优秀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至今这里还留存有土地革命时期的闽北苏区首府--大安,上梅暴动地点--上梅;抗战时期的福建省委机关所在地--坑口等一大批革命历史遗址以及“赤石暴动”烈士陵园、朱德和陈毅题词的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等。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6)
    60%
    踩一下
    (4)
    40%
    ------分隔线----------------------------

    图片报道

    >>更多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手机版 | 大事记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留言 | 网站地图 | 协会帐号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