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概况
  • 协会动态
  • 深度报道
  • 资讯
  • 信息部
  • 会员部
  • 培训部
  • 会展部
  • 专委会
  • 数据中心
  • 当前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专题 >

    中国茶业发展模式剖析(2)

    时间:2009-04-07 10:41 来源:中茶协 作者:蒋 同/和君咨询 点击:

    产品品牌模式:消费者认知沟通
    为什么同属于中国民族性的产业,白酒产业的发展如日中天,而茶产业却进展缓慢?以酒水行业做比较:二锅头原本是一种酿酒工艺,以二锅头为工艺的酿酒企业成百上千,但是具有广泛知名度的是“红星二锅头”;再比如同样是一种酿酒工艺的“老白干”,成为品牌的是“衡水老白干”;还有“黄酒”,成为品牌的有“古越龙山”、“会稽山”。在比如川酒、徽州、豫酒,在各自的区域内都形成了强势的品牌。相比茶叶,白酒已经率先由品类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
    立顿、麒麟午后红茶的成功就是坚持做产品品牌而不是品类品牌,中国的茶叶企业目前多数多是在做品类品牌,除了普洱茶的“大益”,黄山毛峰“谢裕大”、 竹叶青的“论道”之外,茶叶行业鲜有产品品牌。


    图片1
    茶叶品类的背后是历史、地理环境、区域气候、工艺等特定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大家共享资源,无法成为某家企业独有。但是产品品牌是可以独享的,茶叶、白酒属于大众消费品,大众消费品的品牌本质上是在消费者心智中抢占一个位置――告诉消费我是这个品类中最好的,消费者买的是安全放心。
    品牌超越品类路径,首先是是做品牌的战略规划,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线上解决传播问题,线下解决分销的问题,线上告诉消费者品牌的核心价值,完成消费者的认知,线下解决营销体系的建设,确定完整的分销体系,让消费者能最方便的方式购买到。

    渠道品牌模式:消费者承诺
    事实表明,中国不缺少生产茶叶的企业,茶叶已经形成产能过剩,大量的茶叶实际上是以原料进行出售。中国不缺茶园、产品,名优茶1000多种,不需要自己再开发产品,茶叶价格不好辨别,通过通路形象建立信任感。
    传统茶叶经销方式促成了马连道这样茶叶批发流通市场的崛起,各区域内存在着众多的传统零售专卖店,在杭州就做西湖龙井,在云南就做普洱茶,在安溪就做铁观音,每个品种、每个品牌,从百十元到上万元一斤的茶都有的卖,消费者不能区分这些品牌代表的到底是高端还是低端,更不用说品牌内涵了。
    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产品是缺少辨别标准的,对产品的信任源自茶叶店老板的信任,这些专卖店以“前店后厂”的方式经营,无品牌、无策略的经营手段,专卖店老板就是品牌,老板通过人际关系,维护着销售网络,其中团购、散装占据着重要的销售份额。



    渠道品牌本质不是茶叶文化,而是茶叶好坏的标准,渠道品牌提供給消费者的核心价值是让消费者放心,这种放心是源自专卖店的品牌而不是对老板本人的信任。渠道品牌的定位是茶叶专家,来专卖店购买到的茶叶都是正装好茶,渠道品牌整合了上游的茶叶生产商,渠道品牌实际上是一个茶叶展示和交易的平台。
    因为超越了老板的人际销售,赢利方式可以复制,企业可以实现连锁化扩张。台资企业天福茗茶产品安全、卫生、品质、口感特色方面严格管理,给客人以“眼见为净”的放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赞誉, 15年时间便已在中国大陆拥有900家的连锁,远远超越了众多中国的百年老字号茶庄。

    虚拟品牌模式 :消费者体验
    谈到虚拟品牌模式,我们无法不谈星巴克。星巴克在37个国家拥有超过一万两千多家咖啡店,星巴克咖啡在学生和城市白领中非常流行。除咖啡之外,星巴克也提供诸如茶,馅饼,蛋糕等,一般来说,星巴克咖啡的价格不会高于其他竞争者。
    在星巴克,消费者已经不再关注咖啡的味道好不好,消费者享受的是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 温馨舒适,这就是是星巴克独有的的“星巴克体验”,在星巴克,消费者的体验超越了产品。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25)
    53.2%
    踩一下
    (22)
    46.8%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