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概况
  • 协会动态
  • 深度报道
  • 资讯
  • 信息部
  • 会员部
  • 培训部
  • 会展部
  • 专委会
  • 数据中心
  • 当前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专题 >

    绿色产业链提升传统茶产业

    时间:2009-03-09 15:05 来源:中茶协 作者:ctma 点击:
     温壶、润茶、冲泡、温杯、倒茶、品茶……轻曼的古乐背景中,每一道茶艺都是那么娴熟而优雅,袅袅茶香,徐徐弥漫开来,轻轻品上一口,浓香自唇间散开……在北京马连道茶城的御茶园卖场,传统的泡茶和饮茶艺术,引来不少顾客驻足观看。

      2000多平方米的卖场,老北京茉莉花茶、云南陈年普洱茶、西湖龙井、碧螺春……30余类10000多种全国各地名优精品茶叶一应俱全,各式茶盘、紫砂器皿等几千种茶用品能满足顾客的所有需求。从2001年20平方米的茶叶零售小铺到如今的超市大卖场,短短8年时间,陈昌道愣是凭着一股子冲劲和执著的信念,打造了一个北京城里无人不晓的“茶博会”。

      北上做茶 源于执著的信念

      “我是数学系的理科生,而今却做起了茶生意。”北京御茶之源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昌道,生活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的一个小村庄,祖上四代种茶,“像父亲这样靠采茶卖茶为生的茶农,100来亩茶园,每日早出晚归,家境却十分贫困。”回想起家乡茶农的生活,陈昌道深有感触,“茶,我父亲种了一辈子,很辛苦。”

      不负众望的陈昌道考取了大学,1992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便回寿宁二中教书,那时教师的工资每个月是171元。1994年,陈昌道只身一人去了深圳,在一家瑞士食品公司做业务员,第二年,他跳槽到厦门一家家电企业做职工培训部门负责人。每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陈昌道的生活也算不错:“没有想太多,却总觉得生活缺少了点什么。”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家乡的茶生意也受到影响,乡亲们不得不贱卖茶叶,原本微薄的收入如今更是入不敷出,连温饱都成问题。闲谈之中,在北京做茶生意的老乡告诉陈昌道,北京的茶叶很好卖!不顾父亲的反对,陈昌道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跟随在北京做茶生意的老乡北上卖茶!

      “这一次的决定,是我人生的拐点,也让父子关系陷入了僵局。”陈昌道印象中父亲当时暴跳如雷。放弃稳定的工作和还算不错的收入,去北京就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打小就对茶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家乡的茶叶品质不差,北上卖茶,就能为家乡的茶业销售打开一条通路,因为执著的信念,我选择了北上。”至今,陈昌道也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

      一波三折 梦想照进现实

      初来北京,对茶一知半解的陈昌道只能帮忙跑销售。原以为茶好就能卖个好价钱,但常常一天下来,一两茶叶也没卖掉。

      “只当过教书先生和企业中层管理,卖起茶来还不如挑着担子叫卖的小贩,反倒是被顾客问得哑口无言。”一个月下来,陈昌道竟然毫无业绩。“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重新开始学习一切茶的专业知识。”此后,白天陈昌道绕着北京城推销茶叶,晚上就补习功课,那时候北京城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安徽、浙江等地的茶叶推销员就有几万人,“要卖出茶叶可不容易,懂自家的茶,还要会鉴定别家茶的优劣,功课量也就增加了好几倍,每晚常常睡不到几个小时。”陈昌道告诉我们,跟以后的困难比起来,这根本就不算什么。

      3年来,他跑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掌握了很多一手市场资料,学到的知识也成了日后宝贵的积淀。这样一来,陈昌道萌发了自己开店的念头。

      2001年,怀揣着几千元的陈昌道在北京马连道茶城租下了一间20平方米的小铺,和妻子开店做起了小生意。但一直想在茶叶行当里有一番作为的陈昌道,总琢磨着找到合适的机会扩大规模。“虽然当时的茶店很多,但生意总是不景气,大家都来做,这块蛋糕总有一天不够分。”陈昌道头一次感到了生存的压力。

      一天,一位福建老乡想要转租马连道茶城三楼的店铺。“这一次,我觉得机会来了,我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陈昌道当机立断,掏出全部家底盘下了三层1200平方米的场地。

      “老实说,20平方米的小店一下子扩容到1200平方米,心里面直打鼓,资金所剩无几,进货的资金链也断掉了。”回想起当初那一幕,陈昌道至今仍心有余悸,这次的快速扩张,不但没有带来滚滚财源,反而让生意陷入僵局,如此大的场地,根本没有货物来填充!为这事,妻子没少抱怨,陈昌道也没了主意。

      靠经营店铺赚来的第一桶金已经全部付了租金,没有钱,只能赊货,哪里能赊来如此大批量的货呢?陈昌道到邻近的茶铺去游说,希望能够暂时缓解窘况,结果是更大的失望。就在夫妻俩一筹莫展的时候,陈昌道突然想到了在北京经营茶生意的老乡们,他们都有不同的茶叶和茶具,如果能帮他们寄存、寄卖,也就是赊货来填满卖场,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资金的不足,还能帮助同行缓解库存压力,卖了商品还能得利润。没想到这个“免费仓库”计划很快得到同行的响应,1000多平方米的空场很快就填满了各式各样的茶叶、茶具及衍生产品,生意又有了起色。

      陈昌道舒了口气,茶业超市的新颖模式也火了起来。“能不能将北京卖场打造成一个永不落幕的茶博会,不仅要有高品质的功夫茶,还要有底蕴深厚的茶文化。”看着倍增的客流量,陈昌道又有了新的计划。然而好景不长,问题又接踵而来,从个体户到企业的连续扩张,加上商品种类参差不齐,御茶园的人才和资金链开始吃紧,样样亲自包办的陈昌道深感力不从心。

      “办企业需要有一支核心的智囊团,我却缺少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陈昌道知道,更大的难关还在后头,远不是靠赊货能解决的。为了找人才,凑资金,他每天24小时都处于工作状态,但是1200平方米的大卖场仍像个杂货店,必须有一个得力的助手!时任某著名电信设备公司技术主管的弟弟陈昌宋成了他心中最合适的人选,“就这样放弃好不容易打拼来的前景,心里确实舍不得。”思量许久的陈昌道最终向弟弟提出了请求,而这种大卖场的经营模式,也得到了陈昌宋的赞同,他的加入为停滞不前的企业带来了转机,全新的管理模式和商业经营模式的引入,为御茶园的腾飞做好了准备。

      “过去我只是个体商户,家乡的茶并不好卖,不是质量不好,而是没有品牌。如果能把茶进行产业化经营,将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当梦想照进现实,陈昌道的信念更加坚定。

      绿色产业链 创多赢局面

      “茶博会”在北京迅速打开了名气,御茶园吸引了大量顾客前来光顾。这时的茶叶均以散装为主,大约几百元钱一斤,“货物主要是从企业采购而来,这样的茶叶品质不稳定,茶叶生产和销售也没有可有效实施的标准。”显然,传统的经营模式已阻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003年,御茶园投资创建了福建天禧御茶园茶业有限公司,首先形成规模,让行业发展走向规范化。2004年初,为建立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陈昌道决定自建基地和工厂。

      “引进现代化的设备在家乡建厂制茶,一来可以带领乡亲们致富,二来可以控制茶源,保证茶叶的质量,从而降低成本,实现产业化,可谓一举多得。”谈及建厂的初衷,想起做了一辈子茶农的父亲,陈昌道百感交集。

      经过实地勘察,一个3000多亩的有机茶园和占地10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在宁德建立起来。“传统的茶经过施用化肥和农药,会影响茶的品质,而种有机茶则会相对安全、健康,也更加符合茶叶通行国际市场的标准规则。茶农也有了标准来改造自己的茶,起到示范的作用,便于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陈昌道自有一番见解。除了自身的高标准规范化管理,御茶园还和全国各地一流的厂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均按照御茶园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加工生产,为打造品牌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一来,茶的产业链从茶的种植、加工、生产、销售、茶叶深加工,以及茶叶衍生产品的开发集为一体,把整个茶产业链里面每一部分的精华都集中到了御茶园的茶叶大卖场。3万亩的茶园生产基地,加上全国十几个大城市的茶叶大卖场,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给御茶园带来了近亿元的年销售额。

      火爆的市场带动下,茶园生产基地发展也生机勃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短短4年间,御茶园成功打造了“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绿色产业链”,形成了“顾客喝好茶,公司效益佳,农民多挣钱”的多赢局面。在御茶园这种“基地+农户”的模式下,从事管理、采摘和茶叶加工的农民有近两万户,每年最忙的春茶和冬露收购时节,还会临时雇佣400多个采茶工人。

      “统一的行业标准才是传统行业的起步线,御茶园的发展和品牌精髓在于其承载的产品质量是否优良。”在中国茶行业的品牌发展之路上,陈昌道深感任重而道远。

      相关链接

      北京宣武马连道地区建成10个专业茶城

      本报讯 记者谢慧、通讯员张海涛报道:在北京市宣武区委、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马连道地区已建成10个专业茶城,吸引了国内1000多户和海外十余家茶商在此落户,茶行业年交易额已超过18亿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宣武区连续还举办了八届茶叶节,推动中国茶产业的发展。

      宣武区广外街道与区科委启动了“马连道茶行业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建设,一套《茶叶电子信息分类与编码数据字典》随即诞生。目前,马连道茶叶特色街正在与有关部门合作,拟按照国际市场通用的交易方式,成立中国茶叶拍卖市场。为了促进马连道地区的发展,近年来宣武区投入大笔资金对马连道街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改造,包括进行了茶文化景观照明、特色城市家具、大型绿化广场等5个项目的系统改造。眼下,广外街道正在协调马连道茶叶街上的北京茶叶总公司建立北京茶文化博物馆。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图片报道

    >>更多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手机版 | 大事记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留言 | 网站地图 | 协会帐号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