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概况
  • 协会动态
  • 深度报道
  • 资讯
  • 信息部
  • 会员部
  • 培训部
  • 会展部
  • 专委会
  • 数据中心
  • 当前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文化 >

    壶为茶而活

    时间:2013-01-25 09:2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仿佛是一夜之间,紫砂壶火了起来,原本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用品,忽然变得神秘和陌生了。尤其是出现了百万千万级紫砂壶后,人们不禁要问,紫砂壶还是茶壶吗?

      我有位好友,前不久得到一把刻有某某大师款的壶。我闻讯便提出建议,邀请几位茶友去他家品茗赏壶。不料,遭到拒绝。理由是,这把壶压根儿就没打算用,值好几万呢,磕坏了怎么办?他收藏的十几把名家壶都锁在柜子里,从来不用。来了壶友,只许看,不许动。

      可是有一个人,做法正好相反,他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会长周德田先生。前不久,我见到周会长,向他请教保养壶的最好方式。周会长认为,无论多么好的壶,都应该用来泡茶。紫砂的形成经历过数亿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泡茶时可以改善水质和口感。而一些老壶,在断代时不能只看包浆、泥料、做工,还要泡茶品尝,如此才有更深切的感受。周会长在家里用的紫砂壶有民国的,还有清代的,他在泡茶中享受壶之美带来的身心愉悦。

      对紫砂壶的收藏和保养,还有不同的看法。“北京老壶”宋双才先生认为,藏壶先分类。日常使用的壶,可以用模具批量生产;陈设的作品壶,要用纯手工,限量生产。这样一来,作品壶只能看而不能用了,成为纯粹的观赏品。

      如今,天价的大师壶都向作品壶靠拢,其命运大部分是束之高阁了。它们本来是为泡茶而来,而今却扮演起名贵陶艺的角色。茶壶不泡茶,再精美的壶又有什么用呢?

      一天,去看望清华美院陶瓷系副教授王辉先生,话题自然是紫砂壶。和王辉聊壶,是件愉快的事。我赞同王辉对紫砂壶的认识,紫砂壶的内敛、含蓄、不张扬,符合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追求。历史上的紫砂名家时大彬、陈鸣远、顾景舟,都与当时的文化名人关系融洽,志同道合,因而早期的紫砂壶,不仅是茶具,更是文人借以养心抒情言志的“良师益友”。

      王辉为我泡茶用的紫砂壶,从造型、泥料上看,都极普通。他说这是他母亲做的。王辉母亲在宜兴做了一辈子壶,论技艺的高超,不输给当今的许多大师。但看她做的壶,好像是在用减法,把与喝茶养性无关的东西一一舍弃,只剩下简朴、从容、平和。

      我家中的几把紫砂壶都使用过。首先这些壶不是出自名家,再者,我的审美主张是壶不拙不成器,与那种用模具无限复制、刻意追求器型之巧的壶相比,我更喜欢不合规矩、但非常生动的壶。

      用紫砂壶喝茶的乐趣在于,被茶水滋润过的壶可以在掌中把玩。此刻,如果你用心去欣赏壶,你所看到的,则不只是线条是否笔直,造型是否奇特,落款是否显赫,而是做壶人的心中所思,心中所悦,心中所悟。

      在我眼里,无论什么样的紫砂壶都是用来泡茶的。茶为壶而生,壶为茶而活。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图片报道

    >>更多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手机版 | 大事记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留言 | 网站地图 | 协会帐号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