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亿元,这是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2010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现场签署的我省茶产业合作投资总额,而去年茶博会签约的合作投资总额为3亿元。“这个数字的巨大变化主要是投资方向从茶叶基地建设转向了茶叶加工、销售等产业链高端,直观地体现了国内外投资者对我省茶产业的信心,更表明我省茶产业已步入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省农委副主任胡继承说。
茶博会上看飞跃
两届茶博会,记者明显感受到4大变化,黔茶正以助农增收为核心,迈上了从礼品到商品、从基地建设到品牌打造、从名茶“原料地”到绿茶大省的新台阶。遵义市副市长田刚说:“去年的省级代表团只是礼节性地出席会议,今年的县级代表团参会表明已进入实质性的合作阶段。”
茶产业合作投资总额的巨大变化印证了田刚的话,去年主要是合作建设茶园基地,投资额只有3亿元;今年已转向茶产品加工、销售、茶乡旅游等,合作规模已达到81.4亿元,预计将超过120亿元,几乎每个代表团都表明了与我省茶界合作的意向。
今年的茶博会上,湄潭翠芽、石阡苔茶、凤冈锌硒茶获得“2010年贵州三大名茶”称号,相比去年的十大名茶,我省茶品牌优势更为突出,省内茶企竞争日趋激烈,这正是黔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都更上一层楼后的表现,增添了省外客商经营贵州品牌绿茶的信心,表明了我省扶优扶强、打造品牌的决心。去年是省内产茶大县之间的风采竞争,今年则是茶企理念和实力之争。
茶博会上的喜人变化说明我省茶产业正从基地建设这个初级阶段迈向标准化加工、茶品牌打造、茶产业链条延伸等高端产业上来,省内的茶企不再各自为阵争小利,而是抱团出击塑黔茶整体形象,这正是茶产业兴旺繁荣的表现。
基地建设看底气
底气何来?主要来自我省快速、高质、高效的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基地建设,为建设优质绿茶大省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7年以来,我省利用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3.25亿元,各级政府及民间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良种茶园每年以50万亩速度递增,茶园面积已从2006年的102万亩增至目前283万亩,占全国每年新增100万亩茶园的一半,有机茶园面积全国第二,茶园总面积跃居全国第四,预计到明年,我省将成为国内绿茶面积最大的省。
在茶园建设中,我省除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茶产业的人才、科研、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外,着重引导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发展标准化茶园。在已注册的521家茶叶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广大农户学有榜样,卖有去处。
由于我省新建茶园基本是无性系良种茶园,严格实行茶树良种化、基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环境清洁化和生产机械化,从源头上保证了茶叶质量,为打造绿茶大省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型工业看效益
“春夏卖翠芽,秋天卖老茶,冬天卖茶籽,四季卖风景”,这是我省茶农以前未想到过的景象,如今随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新型茶加工厂的建成,我省茶业正一步步迈上新型工业化之路,茶多酚、茶籽油、茶饮料等茶叶产业链在不断延伸,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茶园效益正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省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来引领茶业发展,从茶园种植规模化、茶青交易市场化、茶叶加工标准化到茶叶销售品牌化,每一步都浸透了工业发展的思路。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湄潭初步形成了名优绿茶、名优红茶、名优花茶、大众茶、速溶茶、砖茶、茶多酚和茶叶籽油的多元化格局。园区内的遵义陆圣康源科技开发公司盯住欧美、东南亚和日韩等市场开发出茶多酚系列产品,贵州南方嘉木公司开发的茶叶籽油系列产品……湄潭县委书记腾昭义说:“叶叶开发了,籽籽开发了,梗梗也要开发。”
“四个转变”看未来
10月25日,全省茶产业发展座谈会强调,以后我省茶产业将从目前单纯扩大面积转变到提高茶叶下树率和加工能力、强化茶园管理、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茶品牌上来,确保全省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其实,我省茶叶重点县早已率先实现“四个转变”。
在湄潭永兴茶场,茶农何冲把机器修剪下的茶枝、采摘的茶籽装进麻纱袋,他说有公司专门收购老茶叶和茶籽,一亩茶园300多斤老茶叶和80多斤茶籽就可卖2000多元。春茶可制高档绿茶,夏茶可制红茶,秋茶可制乌龙茶,茶枝、茶籽都有很高开发价值。目前,湄潭、凤冈等地茶叶一年可采摘日期达220天,引进的现代化茶加工厂已开发出系列不同档次的茶产品,真正实现了茶树全身都变宝的愿望。
荣获贵州三大名茶的湄潭翠芽、石阡苔茶、凤冈锌硒茶是贵州茶界的排头兵,上述3县茶园总面积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1/5,但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和半壁河山。这主要因为当地群众重种更重管,单位产值和茶叶质量都明显比其它地方高。欣慰的是,进入冬季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新老茶园都被很好地管理起来,除草、施肥、剪枝都严格按照技术员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随着新建良种茶园的陆续投产,我省茶业产值也将快速递增。 (责任编辑:占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