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概况
  • 协会动态
  • 深度报道
  • 资讯
  • 信息部
  • 会员部
  • 培训部
  • 会展部
  • 专委会
  • 数据中心
  • 当前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专题 >

    中国茶产业潜力与挑战并存

    时间:2010-04-30 09:00 来源:中茶协 作者:ctma 点击:

    中国茶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存在茶园种植集约化程度低、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等发展瓶颈,同时还面临着茶汤萃取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挑战。

      这是业内专家在28日至29日于天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茶饮料、咖啡饮料发展研讨会”上发表的观点。

      2009年中国大陆茶园面积达到了2700多万亩,稳居世界龙头地位。然而,中国茶的平均出口价格仅为每公斤2美元左右,约为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一半,综合深加工相对落后。

      有资料显示,尽管日本茶叶年产量仅为9万吨,不足中国的1/10,但茶产品的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500克,是中国的4倍。日本的茶产业链已延伸到面食、化妆品、除臭剂、茶染服装等领域。

      在茶产业同样发达的中国台湾省,蕴含丰富的矿物质让“即饮茶”正在向“功能性饮料”转变,“以茶饮料代酒”的现代餐桌文化也在时下盛行。

      专家认为,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卫生,开拓广阔的内需市场,是中国茶饮料市场的潜力所在。

      最新市场调研显示,中国大陆消费者也开始对乌龙茶、铁观音等原味茶产生兴趣。“这是中国即饮茶市场出现的新趋势。”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中央研究所所长杨乾辉说。

      “来到中国大陆生活后,我个人最享受的就是喝茶。”曾在美国宝洁公司总部工作的杨乾辉告诉记者,中国茶最吸引他的恰恰是因为各地产茶的品种不同。

      西湖的龙井、云南的普洱、安溪的铁观音名扬海外,中国茶具有产地鲜明的区域化特征,而把不同品种的茶当成口味来经营也是国外常见的营销模式。

      “日本的三得利公司就提出‘饮茶品种因季节而异’的理念,并在广告中强调原料来自于知名的茶叶农场。”杨乾辉认为日本的模式很值得中国借鉴,“引导消费者尝试不同风味的茶,是中国各地区茶产业引领全国市场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占万宝)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图片报道

    >>更多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手机版 | 大事记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留言 | 网站地图 | 协会帐号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