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概况
  • 协会动态
  • 深度报道
  • 资讯
  • 信息部
  • 会员部
  • 培训部
  • 会展部
  • 专委会
  • 数据中心
  • 当前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普洱茶,是否还有第二春?(2)

    时间:2011-01-04 09:13 来源:中茶协 作者:ctma 点击:

      探因

      

    市场已严重透支

    需求结构在改变

      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品饮消费型需求占主导,收藏型需求仍存在但只占小部分

      今年以来,“蒜你狠”、“豆你玩”等不绝于耳,涨价风四处肆虐,但让人意外的是,这股炒风竟然吹不动昔日的“飙价王”普洱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位茶商说,“近两年,普洱茶一直在寻找翻身的机会。今年初,由于传言茶价将因减产以及干旱而上升,普洱茶经历了短暂的炒风。随着物价上涨,不少人相信普洱茶将重返提价通道,有经销商押房囤货等待新一轮‘普洱行情’”。以大益为例,每件价格升了数百元到一千元不等,然而令茶商失望的是,炒风在短短一个多月后就再度沉寂。

      陈正伟分析,普洱茶市场几年前已经严重透支了,目前市面流通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受今年初旱情影响而减量的当年新茶,另一部分则是储存在流通环节的不同年份的陈茶。在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地区,一些炒家至今还存有满仓库高价收来的普洱茶,这些数目足以平衡今年早春茶的减产,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

      一位早年炒茶的台湾商人对记者说,事实上,比大陆炒茶更早的是台湾,老茶越陈越香也是台湾品饮普洱茶玩家发掘出来的题材。1996年,台湾炒普洱茶达到最疯狂,当年一饼大益茶厂出品的88青饼,最多也不过几百元,能买到600元一饼也觉得很贵了,但后来竟然高达9000元/饼。他认为,饮茶首先应该是买来喝而不是买来炒,这偏离了品饮茶的本源。

      “像2007年的普洱炒风,再次发生在2010年的可能性很小。”陈正伟说,“目前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品饮消费型需求占主导地位。当然,由于普洱茶品质形成机制方面的生产特性,收藏型需求依然存在,但只占小部分。”目前大益的产品结构中,以熟茶产量高过生茶产量,也正印证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

      陈正伟认为,茶叶危机也让茶企和消费者认识到炒作的危害,从而真正回归理性收藏和投资。记者随后询问七彩云南、大益、武夷星等多家茶厂,其均表示目前价格控制相当严格,实行全国统一定价。一位云南茶商表示,大幅调价的多为小茶厂和一些散茶产品,现在懂茶的人越来越多,应该不会再出现盲目跟风炒茶。(马勇、彭纪宁)

      (羊城晚报 马勇 彭纪宁)

     

    (责任编辑:占万宝)
    顶一下
    (2)
    50%
    踩一下
    (2)
    5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图片报道

    >>更多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手机版 | 大事记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留言 | 网站地图 | 协会帐号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