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概况
  • 协会动态
  • 深度报道
  • 资讯
  • 信息部
  • 会员部
  • 培训部
  • 会展部
  • 专委会
  • 数据中心
  • 当前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专题 >

    终端规范—突破茶产业发展瓶颈的利器

    时间:2009-05-15 11:04 来源:茶精品 作者:李志红 点击:
    茶产业是一个横跨第一、二、三产业的特殊产业。我国的茶行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2007年全行业规模已达2000亿左右。目前,全国的茶产业拥有几千万茶农、近7万个生产企业,上万个贸易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茶馆,更拥有数十亿的茶产品消费者。在许多地区,特别是一些边远、不发达地区,茶产业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茶产业的兴衰成败不仅关系着产业本身的发展前景,更关系着广大茶农、茶商的生计和收益,关系着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就首次明确提到了茶和茶产业,提出要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推进“茶叶”等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

      近年来,我国的茶叶产量屡创新高,茶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茶产业发展正在面临一个“瓶颈”的问题,行业发展缺乏源动力,没有强势企业和强势品牌,在国际上影响力微弱,茶叶生产营销更是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各个中小企业和茶农都可以自己生产加工产品并直接进入市场消费领域;各贸易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茶馆都可以从各种渠道采购,甚至可以直接从原产地的厂家和农户手中调入毛茶进行包装销售;终端消费者也可以从各种渠道购买到茶产品。虽然国家已将茶列为食品,并出台了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法及各种认证,但茶叶为农产品的思想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加上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的短视行为,相关政策及措施,比如QS认证在行业内并未得到严格执行。因此,茶产业还缺乏统一的生产、制作标准、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整体上很难保证茶产品拥有安全稳定的质量保证和适宜的价格。

      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已经成为目前我国茶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终端规范”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是我们突破茶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利器!如果从源头规范,全国产茶的地方有十多个省,上千个县市,地域辽阔,条件复杂,加上众多的个体农户生产加工,还要应付各种地方保护主义,监管部门工作起来难度可想而知。然而,茶叶的销售主要集中在茶叶市场、连锁店、商场和超市中,对市场终端的控制可由工商、质检、卫生执法等机构联合检查,还可以与消费者投诉、媒体监督相结合,这对管理者来说是轻车熟路,比起大而广、散而乱的种植生产源头去规范,效率相对较高。可见,从消费终端进行规范,其市场条件要成熟得多,而且也可以促使生产过程和产业源头得到规范。

      短期来看,茶产业的终端规范对有些厂商利益会有一定的损害,但长期来看对全行业尤其是对营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有力的保证。据悉,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茶专业管理委员会正在对如何规范终端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 终端规范是茶食品安全质量监控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让人揪心,老百姓深受其害,政府的公信力面临考验,如何控制食品的质量安全也成了本次两会的热门议题。

    茶叶虽没有出现三聚氰胺牛奶、毒大米等让人怵目惊心的事件,但由于茶叶生产与牛奶等产品生产流通模式类似,农户分散生产的方式盛行,也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这从茶叶出口方面可见一斑。个别厂家的“农药残留”屡遭国外红灯警告。2006年起欧盟实施了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新法规,日本施行“肯定列表制度”,国外这些越筑越高的“绿色壁垒”,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出口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陈君石教授对此呼吁:“分散生产方式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难改观!”如果从消费市场把好关,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个体分散生产销售成品的成本和风险就会加大,不符合市场标准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下游营销企业督促上游生产企业,实现行业自律,可以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给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茶产品。

     

             二、终端规范有助于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茶”品牌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排全球第一、出口和创汇却分别排第三、第四。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风靡全球的茶叶品牌。作为世界红茶之王的立顿产值超过28亿英镑,是我国茶叶出口产值的总和。 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字头下属12家省级茶叶公司中,仅有4家注册商标。全国生产加工茶叶企业近7万家,只有上千家企业有注册商标。

      品牌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立顿的成功足以说明,一流的企业必须靠品牌。这一点在茶行业已成共识。在大益5000万央视的标王广告“羊群效应”的带动下,很多有一定实力的茶企幡然醒悟,开始奋起直追,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塑造一个品牌需要好的产品,合理的价位,大量的宣传投入,更需要潜移默化的时间积累。这都是打造品牌的成本。

      品牌是在消费和经营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目前的消费市场上,全国每年有很多的毛茶以农户自产的形式没有经过严格检验便进入市场,有的商家制作精美但不标商号的包装,打上名茶的称谓以低于名茶的价位出售毛茶,有的则直接用知名厂家的包装卖毛茶。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反而因为价格因素,这些茶甚至比真正的名茶好销。有些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厂家自身也存侥幸心理,以次充好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得边际收益。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极大地打击了做知名品牌茶企的积极性。北京贵士伟业茶业有限公司的汪曙光总经理致力于做品牌,然而几年下来,谈到做品牌他感叹最多的便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图片报道

    >>更多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手机版 | 大事记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留言 | 网站地图 | 协会帐号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