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讯:嫩绿的茶芽刚冒尖,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茶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摘下新芽。在浙江省丽水市松古平原,万亩茶园里一派忙碌景象。茶叶集中加工园区内,机器声隆隆作响,制茶师傅正日夜赶制新茶,作坊里茶香四溢。
2月21日,寻着悠悠茶香,我们走进松阳县最早种植茶叶的上安村,这里素有松阳“名茶第一村”的美誉。182户村民共种植茶叶680多亩,全村茶叶年产值超过760万元,仅茶叶一项年人均收入就达1万多元。
中午时分,吃完饭的村委会主任刘金法悠闲地走出家门,感受着满村茶香。“伟明,收这么多茶青,又开始炒茶了,你不怕用电出问题?茶青放久就不值钱啰。”看着手提满满两袋茶青迎面匆匆走来的刘伟明,刘金法说。
刘金法的话把刘伟明的记忆拉回到2010年春天。那年,也是春茶上市时节,刘伟明一天收了100多公斤茶青。等到晚上制茶时,由于电压不稳,本来能做20多公斤春茶,可出锅时不是茶叶焦了就是没炒好,只做了不足10公斤,他赔了很多钱。刘伟明说:“以前每到春茶上市,可以说是我们茶农最纠结的时候。茶青收少了没什么赚头,收多了又怕炒制时电压不稳,影响茶叶质量,卖不出好价钱,那时候真是一个愁啊!”
如今,刘伟明自信满满。他说:“不怕。我们家厂房的线路经过供电员工一忙活,早就换过了。现在我们10多台炒茶机同时开动,也不会出问题了。”
原来,上安村根据松阳供电局的建议,于2012年建设了茶叶集中加工园区。谈起建厂房时的情景,刘金法说,事情还蛮曲折的。
刚开始,大伙对茶叶集中加工有疑惑,认为自家好好的大院子不用,非要重新建加工区,不是瞎折腾嘛。刘金法费了好大劲才召集了第一批茶农入园。加工园区用电有保障,第一批入园的茶农当年实现增产增收。刘金法说:“看到好处的其他茶农也觉得茶叶集中加工才能破除制茶业发展瓶颈,现在光我手头上申请扩建加工园区的提议就不下10个。”
说话间,古市供电所员工周国献带领茶乡保电小分队走来。“周师傅,又来检查线路了。”不等周国献走近,刘金法便打招呼。“怎么样,用电还好吧?”周国献问。“没问题,有你们在,我们放心。”刘金法笑道。
目前,松阳县茶园面积达13万亩,茶厂达4000余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为服务春茶加工,松阳供电局保电队员已到80多个村义务“出诊”,为68个春茶加工重点村进行了增容改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