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茶叶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明显提高。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清洁化操作,倡导绿色生态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工和栽培已成为广大茶农的自觉行为,茶叶产品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目前,我区无公害茶园面积达8万多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3万多亩,获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达1万多亩。
3、机械化进程加快,中低档茶效益得到开发提高。近年来,全区累计推广各类组合式名优茶生产机械1.6万余台(套),各类茶叶采摘、修剪机械6000余台(套),在主要产茶乡镇,实现茶叶机械、半机械化采摘、加工生产的农户已达50%以上。以夏秋茶为主的中低档茶被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4、龙头企业作用突显。产业发展逐步走出分散种植、各自经营的状态,出现了种植、加工和销售大户,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产生了较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全区现有茶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五云茶叶(集团)带动当地个茶叶专业村近5000户茶农脱贫致富,1999年被省政府定为农业产业化先进企业和重点支持的全省5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5、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由于信阳毛尖知名度的扩大、茶农标准化意识的提高及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的比重增加,我区茶叶生产呈现出品质优、价格高、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04元,其中来自茶叶的收入占70%。在重点产茶乡镇如浉河港、董家河等乡,茶农的茶叶亩收入达5000元,茶叶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90%以上。
6、销售网络逐步扩充。茶叶流通企业和职业经纪人积极开发市场,将信阳茶叶销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有的远销东南亚、非洲和美洲。
四、今后发展壮大茶产业的思路
今后我区茶产业的发展思路为: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进一步创新思路,更新观念,用先进科学技术装备茶产业,运用市场机制整合茶业资源,推进茶产业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茶园规模化、茶树良种化、生产机械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市场国际化的目标。具体目标为:在“十二五”末使全区茶园面积发展到50万亩,其中,生态茶园面积达3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15万亩。培育出5-7家集生产、加工、销售及研发为一体的省级茶叶龙头企业,力争上市茶企业1家。培育出2个以上国优品牌,1个国际知名品牌。使全区茶叶产值达50亿元,实现社会总产值(含加工、储运、包装、营销)100亿元。使我区的茶产业尽快做大做强,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经济板块。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抓优质基地,提高信阳毛尖茶产业的规模化程度。在现有茶叶面积的基础上,要坚持宜茶则茶、集中连片、整体开发、生态高效的原则,重点搞好环湖路董家河、浉河港、谭家河、十三里桥四乡30万亩无公害茶叶产业带项目建设,使之成为茶叶基地建设样板园、茶叶种植加工示范园、科普宣传教育园、休闲度假生态旅游观光园,与环南湾湖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稳步推进茶园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引导、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茶乡建立优质生产基地,以提高茶叶集约化程度。加快推进浉河港、董家河两茶叶专业示范乡镇建设,提升浉河港乡、董家河乡茶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加工、文化、包装、现代营销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信阳毛尖茶产业集群,实现两乡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打造出信阳-中国茶都的精缩璨景。
2、抓良种推广,夯实信阳毛尖茶产业发展基础。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是茶叶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也是解决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采工短缺、单产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的关键性环节。良种化推广,要以点带面,点、线、面全面开发。一是选择适宜我区栽植,适合制作信阳毛尖的茶叶优良种苗,如本地种信阳10号,外地种白毫早、乌牛早、龙井43等品种。二要建立我区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逐年扩大苗木繁育生产规模,满足老茶园改造和新茶园生产需要。搞好包括700亩母本园和300亩苗圃园的千亩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达到年出圃3000万株无性系良种茶苗可供5000亩新茶园用苗的标准;三是以区良种繁育基地为培训和服务中心,指导各乡镇分别建立100亩的良种繁育点,各产茶村分别建立10亩的良种繁育田,形成村有示范田、乡有示范点、区有示范基地的三级推广服务网络。
3、抓质量标准,擦亮信阳毛尖这张名片。信阳毛尖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下大力气狠抓产品质量,才能让浉河区信阳毛尖叫响国内,走向世界。一是要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农业标准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根本标志。2006年,我区国家级信阳毛尖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一次性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委会验收。但我们和真正无公害和有机茶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剧毒高残留农药、除草剂、尿素、化肥,仍然在不同程度的使用。这都将严重影响我区茶叶品质的提高,为今后信阳毛尖茶叶进入国际市场带来隐患。目前,《信阳毛尖标准化技术》已经颁布,下一步关键是做好宣传普及和实施监督工作,使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和个人重视标准,自觉使用标准。二是大力实施茶园规范化管理。组织编写符合我区实际的茶叶生产管理实用技术手册,在除草、施肥、打药、保墒保温、修剪等多个方面拿出一整套规范的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印发到全区茶农手中,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茶园管理模式,逐步改变我区茶园粗放管理的现状。三是要加快生态有机茶园建设,推进绿色食品基地认证。以提高茶叶内在质量为核心,从源头抓起,大力推广生态有机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按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实施茶林间作,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使全区茶园逐步达到有机茶园标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