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泰顺县雪溪乡武岭村章家会等上百户农户再也不用像往年一样,“一到春茶加工,愁就上了心头”。因为村里新建了一家占地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解决了所有茶农茶叶加工难问题。
武岭村有茶园千亩,人均拥有茶园3亩多。该村位居偏远高山,茶叶不便送到山外加工,为了解决加工难,当地农户自起“炉灶”加工茶叶。由于技术、标准、管理等原因,天生丽质的茶叶却被粗加工,卖不了好价钱。为此,村里种茶大户根据县里标准化生态茶厂的要求,在获得县级财政补助5万多元的基础上,出资60多万元,建成了村里首家标准化的生态茶厂。茶厂在该县茶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泰顺标准化生态茶厂的生产标准、工序进行加工,不但“消化”了全村及周边村500多户农户生产的春茶,而且茶品优质,身价倍增,每公斤茶叶价格比往年翻了一倍,当地的茶农人均收入也增了一倍。
泰顺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县茶园面积6.5万亩,共有130多家茶叶初制厂。但大部分初制厂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加工设备陈旧,卫生条件简陋,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在市场上缺少竞争优势。为了提高茶叶加工整体水平,提升茶叶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该县出台了茶厂标准化改造补助政策,对建成的标准化生态茶厂,县政府给予每家3-6万元不等的补助,并分批对该县部分茶叶初制厂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新建标准化生态茶厂。县茶特部门则组织技术骨干力量深入各乡镇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严格把好每一家茶厂的卫生关、质量关、标准关、技术管理关。
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投入300多万元资金,建成52家标准化的生态茶厂,其中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厂2个,通过QS认证标准化茶厂13家。
据了解,改造或新建的52家标准化的生态茶厂投产,大大提高了加工能力和茶叶品质,全县年茶叶生产能力将比往年增加75%左右;“三杯香”茶叶则由改造前每公斤30元提高到100多元,年产值翻了两翻。这些标准化的茶厂一头联系着全县4万多亩茶园,一头带动着全县上万农户发展茶叶,初步形成了以茶厂+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体系,茶叶生产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稿源:温州网-温州日报 记者 魏盛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