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概况
  • 协会动态
  • 深度报道
  • 资讯
  • 信息部
  • 会员部
  • 培训部
  • 会展部
  • 专委会
  • 数据中心
  • 当前位置协会首页 > 百科 > 营销 >

    赵李桥茶厂:一个老字号茶企的昨天今天

    时间:2009-03-04 11:17 来源:中茶协 作者:ctma 点击:
       2006年底,湖北省咸宁市赵李桥茶厂获得国家商务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牌匾,成为全国产茶制茶行业获此殊荣的企业之一。笔者近日来到这里一睹砖茶生产过程,见识了这个老字号茶企历经半世纪不衰的独特魅力。 

      赵李桥茶厂从1953年建厂至今,一直是国内砖茶生产的主要基地,该厂生产的青砖茶、米砖茶(即红砖茶,因原料似米粒而得名)的年产量达6000多吨,除销往国内的内蒙古、新疆、北京、陕甘宁等十几个省市区,还外销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十多个国家。 

      经过特许,笔者在该厂有关人员陪同下进入厂区。在紧压车间,十几名男女工人正在循环式的生产线旁紧张操作,一位女工将经发酵、复制、蒸化、称量诸工序的粗茶装入模具后,旁边的男员工将刻有“川”字的铝模盖扣上并拧紧,经过机压、揭盖、脱模等工序后,一块长337毫米、宽150毫米、厚35毫米的青砖茶便呈现于眼前,笔者搬起这块重达1700克的褐墨绿色“砖头”后,一股淡淡的茶叶香味随之而来。 

      茶厂所在赵李桥镇,是5年前与羊楼洞镇合并组建的,而茶厂原名就叫羊楼洞茶厂。说起羊楼洞的茶业史,厂销售部经理熊鑫福如数家珍:羊楼洞一带出产的松峰茶,自唐朝起便享誉邻近的鄂湘赣一带,逐渐成为方圆百里的茶叶集散地。太平天国时期,因战乱频仍,晋商入闽收购茶叶之路被切断,他们便纷纷来到羊楼洞,先是收茶,之后为运输方便,索性在羊楼洞开设茶庄,将所收茶叶制成砖茶再运出去。到清朝咸丰末年,羊楼洞已有茶庄近百家,每个茶庄都竖起一根制砖茶的烟囱,人们形容当时的情形是“羊楼洞一条街,家家都把茶行开”。那时候,1公里多长的街上,成队的独轮手推车从青石板路上吱吱走过,将压制好的洞茶(即羊楼洞生产的砖茶)送到几公里外的新店码头,在潘河装船经长江运到汉口,再由陆路往北,一路经张家口(东口)、俄罗斯国际茶港恰克图销往欧洲和远东地区,一路经包头(西口)、哈萨克斯坦供应当地的牧民。 

      据介绍,武汉解放不久,武汉市军管会物资接收部即派员到羊楼洞,接管了所有茶庄,组建了羊楼洞茶厂。到了1953年,随着连通长江和潘河的黄盖湖筑坝成为水库,新店的码头功能不复存在,故茶厂迁往靠近铁路的赵李桥,更名赵李桥茶厂。 

      赵李桥茶厂办公室李主任告诉笔者,半个多世纪来,该厂职工已由当初的400余人发展到1100多名,并自己开发了4条制茶生产线。在产量增加、销路拓宽的基础上,他们近年开始在功能多样化和饮用方便化上动脑筋,开发出了具有保健功能和巧克力状的新型青砖茶,力争让砖茶之路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图片报道

    >>更多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手机版 | 大事记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留言 | 网站地图 | 协会帐号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