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热线:010-66012403(周一至周五 9:00-17:00)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您的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正文

寻晋商万里茶道记忆 他们的足迹跨越中俄 本报记者随同户外爱好者,探访古今晋商在俄罗斯

时间: 2017-09-13 09:28 来源: 山西新闻网 作者:信息部
  迢迢万里路,浩淼江湖水。从明至清,祁县、太谷、榆次等地晋商经过努力,开创出了一条横跨亚欧、穿越中蒙俄三国的万里茶道。从福建武夷山下梅村出发,经中、蒙、俄,至俄罗斯圣彼得堡,最终进入欧洲各国。直至现在,这条商路仍在以其特有的形式,成就着大国之间的商贸往来。
  当年晋商在这条道路上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取得过怎样的辉煌?如今这条道路又发挥着怎样的巨大作用?2017年8月4日至8月23日,借山西野行体育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野行)组织国际自驾行之际,本报记者随同户外爱好者,一起从内蒙古满洲里集结,穿越广袤的西伯利亚,经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最终到达贝加尔湖,探访晋商万里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的艰辛与辉煌!
  万里茶道是贸易通道也是旅游线路
  8月4日,从晋中市榆次区出发,经忻州、朔州、大同,至内蒙古,第三天傍晚时分,“山西野行”的10辆越野车、34人奔波2000公里,到达满洲里,开始了探访俄罗斯的长途之旅。
  此次“山西野行”一行选择的路线,只是当年晋商万里茶道上主要的通道之一。事实上,明清时期的晋商,大多是从山西晋中到达福建武夷山购得茶叶后,一路北上,经铅山、九江、益阳、赤壁(咸宁)、武汉、襄阳、赊店、洛阳、焦作,然后穿越山西,由张家口、呼和浩特、二连浩特进入蒙古,进而穿过蒙古,在俄罗斯沿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等最终到达莫斯科、圣彼得堡(此外,万里茶道还有经海路到达,或在途中经其他城市最终抵达圣彼得堡的多个说法)。
  晋商是万里茶路开创者,晋中商人在这些开创者中地位显赫。晋商中有众多的大商号都曾做茶叶生意,其中以晋中商人的业绩和影响最为巨大和深远。比如祁县史大学等开创的大盛魁,乔家恒隆光,太谷曹家锦泰亨、锦泉涌,以及榆次常家大升玉、大泉玉、独慎玉等,都很著名。大盛魁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驼两万峰。商人们沿途唱着《驼倌叹十声》小调,一路创业一路歌,用晋中商人的智慧和实力,奇迹般地筑起了“晋商万里茶道”的不朽丰碑。
  可以说,古代晋中商人开创出来的,不仅是一条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国际贸易通道,也是一条跨越中蒙俄的黄金旅游线路,更是一条象征开放、文明、友谊的文化通道。
  晋商万里茶道的开启,按照张维东先生主编的《晋中茶商与万里茶道》所言,有人认为应从1571年张家口开辟为“马市”说起。而贯通中蒙俄的万里茶道,大致始于1727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和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之时。若以1727年推算,万里茶道也已有290年。
  2017年8月7日下午5时许,在穿越漫长里程后,记者终于听到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一声声说着“兹德拉斯特维捷(您好)”“斯巴西博(谢谢)”。一行人也将由俄罗斯一端的后贝加尔斯克小镇,赶往此行探访晋商万里茶道的首站——赤塔。
  著名商业街两边曾几乎都是茶铺茶店
  从后贝加尔斯克到赤塔,还有495公里的路程。
  夕阳的余晖把云朵装点得分外美丽,但因为在俄罗斯的第一天住宿定在了赤塔,“山西野行”一行30余人已无暇欣赏平坦壮美的草原风光。
  10辆越野车依次奔驰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土地上,记者期待的是即将相约的赤塔。赤塔市,是俄罗斯联邦后贝加尔边疆区首府。这里本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区,匈奴、回鹘、蒙古等民族的居民世代在此游牧。16世纪至17世纪,沙俄不断向东扩张,进入西伯利亚,占领大片土地,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赤塔被占。1689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在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签订《尼布楚条约》,赤塔正式划归俄国。
  从下午5时,到凌晨0时,持续赶路7个小时,记者一行终于在2017年8月8日第一次钟声敲响时,走进了赤塔。第二天的行程依旧漫长,要走692公里的路程。8月8日晚7时,大家进入此次俄罗斯重走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乌兰乌德市时,记者不由为当年晋商的艰辛感慨,除去保持足够的睡眠,记者一行奔波已整整5天,方才到达乌兰乌德。可想而知,晋商当年牵着骆驼、背着干粮,徒步来去,又该经历多少辛劳,流淌多少汗水。
  乌兰乌德是陆路和海路茶道的交汇处,在中蒙俄万里茶道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8月8日一早,趁着同行人员休整,记者在热情的满洲里翻译于晶的带领下,来到了乌兰乌德市中心的列宁广场,寻访晋商当年的足迹。
  两百多年前,晋商从我国出发沿蒙古库伦(今乌兰巴托)来到俄罗斯后,经由恰克图(即著名的买卖城),便会到达乌兰乌德。如今的列宁广场东,是一座如同巴黎凯旋门式的跨街门洞建筑,叫“欢迎之门”。
  黄墙白柱的建筑上,至今清晰地记录着一段俄文和“1891-6-20-21”的时间。这个时间,正是当年的俄皇太子尼古拉就茶叶贸易访问乌兰乌德的时间,即1891年6月20日至21日。十月革命后,这座“欢迎之门”被拆除。如今的建筑,为当地2006年根据照片重建之物。
  据《长江日报》引述史学家、布里亚特共和国工商部旅游事务委员会主席扎尔萨拉耶娃的介绍:1904年,横贯俄国东西的西伯利亚铁路开通,改变了万里茶道的格局。俄国的茶商,不再走汉口(武汉)—襄阳—赊店—晋中—张家口—乌兰巴托—恰克图的路线,而选择了汉口—上海—天津—海参崴—圣彼得堡的路线。至此,来自中国、俄罗斯的商人们,开始将茶叶从福建、湖北等地起运,海路选择上海、天津,沿途北上。到达天津后,茶商们一路重新沿张库大道北上恰克图,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一路继续走海路,去海参崴,从这儿登上前往西伯利亚的火车。
  穿过“欢迎之门”,下坡处是乌兰乌德一条著名的商业街。据当地人介绍,沿街的两面,当年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茶铺、茶店。现在,附近的一栋重要的茶叶交易市场,也早已变成乌兰乌德市中心百货大楼,经营着各式的服装鞋帽等。
  一座小镇因茶而建因茶而兴
  8月9日,离开乌兰乌德,记者一行向着520公里外闻名世界的利斯特维扬卡小镇,即著名的落叶镇出发。
  中午时分,车队在行驶190公里后,来到了俄罗斯巴布什金灯塔。据说,这座灯塔,见证了俄罗斯人从不识茶到离不开茶的全过程,也见证了晋商、俄商穿梭于中蒙俄之间,一次次海路、陆路的茶叶贸易之旅。灯塔处是一个码头,当年晋商发运的茶叶,正是通过陆路到此后,走海运进入俄罗斯腹地的。
  午餐时间,随队的翻译于晶谈道,说起万里茶道,就不得不提巴布什金。这个小镇,因茶而建、因茶而兴,如今还在因茶而闻名。
  为什么这样说?带着重重疑问,记者来到了小镇旁边的巴布什金博物馆。遗憾的是,这一天,正逢博物馆闭馆。不甘心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可不可以从后院进入?沿着只有七间平房的博物馆绕了个圈,记者正在为确实无路进门而遗憾时,忽然发现原本关着的小门,现在开了。“为何说因茶而建,因茶而兴,又因茶为人们熟知?看看我们的市徽您就知道了。”讲明来意,俄罗斯馆员玛丽娜热情地介绍起来。
  博物馆门口,一侧的墙壁上,一张船码头般的白底黄色图案吸引了记者。画的四周,是四把铁锚,中间则是波涛上行驶的一艘船只。船的上面,方方正正放置着三大包物品。玛丽娜说,这个市徽的主体,便是这行驶的船只和船上整齐的砖茶。
  巴布什金原称梅索夫斯克,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一个城市。巴布什金本是人名,他是俄罗斯《火星报》的通讯员和代办员、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家。他积极参加革命,曾多次被捕、流放和监禁,是赤塔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之一。1906年1月,巴布什金在从赤塔到伊尔库茨克运送武器时被讨伐队抓捕,未经审讯即被枪杀。他牺牲后,1910年,列宁专门发表悼文。后为纪念他,梅索夫斯克被更名为巴布什金。
  玛丽娜谈道,晋商翻山越岭、漂洋过海,第一次将茶叶运送到梅索夫斯克时,这儿还没有城市。因为地处贝加尔湖畔,附近人便相聚于此,拿皮革、玉石等,与黄皮肤黑眼睛的晋商做生意。开始,俄罗斯人并不知道这些奇怪的树叶是用来干啥的。他们好奇地看着来自中国的商人把砖茶掰开、泡好,再好奇地看他们饮用。当地天寒,俄罗斯人又以肉类为主食。因此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些用树叶打压起来的红茶,不仅可以暖身子,还可以帮助消化,而且口感不错。贸易的人越聚越多,渐渐地,梅索夫斯克成了一座小型的城镇。
  此后,大批的茶叶在巴布什金和利斯特维扬卡分包后,被装船,发往俄罗斯各地,特别是莫斯科、圣彼得堡。在莫斯科、圣彼得堡,成批成批的茶叶又重新分发,最终销往欧洲各国。
  如今,在巴布什金的博物馆内,还保存有不少的茶具,有茶壶、茶碗,还有做工考究的茶盒。馆内两把十九世纪的茶壶,一个锈迹斑斑、纹饰漂亮的茶盒,都是镇馆之宝。值得一提的是,这儿的博物馆并非国内那样恢弘、高大,往往几间房屋,加几件物品和说明,就是一段精彩历史的注脚。
  不少新晋商在这里“安营扎寨”
  经伊尔库茨克、奥里洪岛等地驰骋650余公里后,8月13日,记者一行踏上归途,入住伊尔库茨克市宾馆。至此,我们此行探访万里茶道的单程4000余公里的路已走完,剩下的是漫长而充满期待的回家路。
  8月14日,国内尚是盛夏时节,伊尔库茨克却以淅淅沥沥的秋雨迎接着“山西野行”众人。上午10时许,记者在当地的法拉端(音)市场,见到了在此做汽车配件生意的山西商人刘国柱、李龙等。
  刘国柱是山西临县人,今年33岁。来俄罗斯之前,他曾在北京、哈尔滨、满洲里等地做过生意。21岁那年,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了俄罗斯,开始做汽车配件生意。作为如今万里茶道上的新晋商,刘国柱已在伊尔库茨克生活12年。市场内,刘国柱的生意看起来并不起眼,但除了这个店,刘国柱还与俄罗斯人一起在伊尔库茨克、莫斯科等地经营着多家店铺,并注册着一家精品配件公司。“那时的俄罗斯,可以说遍地黄金,随便做什么生意都赚钱。但最近几年,当地的经济越来越萧条了。”刘国柱说。
  刘国柱如今是伊尔库茨克市山西商会的秘书长。他表示,在这个城市,5名中国人中,肯定有4人是他们临县人,而且肯定是他的亲戚朋友。多年来,刘国柱继承了晋商“相与”(指朋友、生意伙伴)相帮的传统,朋友介绍朋友,他们在当地也渐渐成了一个专门经营汽车配件的群体。
  与刘国柱相比,李龙要来得晚一些。他2009年来到伊尔库茨克不久,便赶上了卢布贬值。不得已,他回到内蒙古满洲里经营几年店铺,等到生意稍微好转,才又到俄罗斯。尽管这样,他也是在众多亲友的帮扶下,才越做越大。采访中,他谈道,“这些天正逢老婆带着一岁半的儿子来看他,一家人很是开心。”
  刘国柱、李龙谈道,如今,在伊尔库茨克,山西商人有50多人。他们大多是沿满洲里出关,像记者一行的此行路程一样,从后贝加尔斯克到乌兰乌德、利斯特维扬卡镇等,一路运货。这条线路,俨然已是万里茶道之后国人开辟出来的一条新的商道。多年来,晋商万里茶道以它不断的变化,始终维系着中蒙俄三国的贸易,为三国的经贸往来发挥着巨大作用。
  归途漫长。2017年8月16日中途休息时间,记者随翻译于晶在老信徒村特地采访。在这儿,6名年过七旬的老妇人听说大家来自中国,唱起了热情的俄罗斯民歌。
  采访中,娜吉亚对晋商开辟的万里茶道念念不忘。临别前,她指着门口的一件丝绸棉衣表示,这件棉衣就是当年晋商在运贩茶叶时,帮他们家买来的。她奶奶的奶奶传给奶奶后,奶奶又传给了她。今后,她还会不断将衣服传给孙女,再由孙女传给孙女的孙女。
  娜吉亚的家中,还有一个历经二百多年历史的箱子,也是当年晋商贩茶用的。晋商留给俄罗斯的,不止大到恰克图、小到巴布什金等一个个美丽城市,还有如娜吉亚家一样世代相传的棉衣和茶箱,以及弥漫欧洲的茶香。
(责任编辑:信息部)
    顶一下
    (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