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热线:010-66012403(周一至周五 9:00-17:00)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您的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观点 > 正文

揭阳炒茶上半年出口逾2500万美元很亮眼

时间: 2017-07-10 15:12 来源: 未知 作者:信息部
  记者近日从揭阳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1~6月,该局共检验出口炒青绿茶达327批次,重195吨,货值2549.5万美元,炒茶成为揭阳市外贸出口的新秀。
  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动揭阳炒茶出口
  炒茶又名炒青绿茶,属于绿茶的一种,是揭阳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农产品。揭阳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是广东重要的产茶区之一,种植面积约7万亩,年产量近1.8万吨。
  多年来,由于信息资源少、生产规模限制和缺乏市场开拓等因素,揭阳炒茶一直没有走上出口之路。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去年,揭阳检验检疫局主动作为,走访揭阳市部分茶叶生产企业,了解到大家对出口茶叶热情很高,一些企业甚至已探寻到销售市场,只是苦于没有“门路”。因此,该局马上联合揭阳市有关部门和茶叶生产企业合力推动揭阳茶叶出口。
  万事开头难。揭阳检验检疫局积极发挥信息、政策和技术优势,加强宣传引导,鼓励茶叶生产企业突破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并帮助企业建立危害与风险控制点(HACCP)体系以符合出口食品备案要求,推动企业进行HACCP体系认证。为确保出口茶叶源头安全,该局强化基地备案和原料管理,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茶叶生产基地,严格审核茶叶生产基地管理制度,督促企业规范茶叶种植基地源头用药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农残,严把茶叶原料入口关,确保出口茶叶原料来自茶叶备案基地;同时,加强对生产过程监管,指导企业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在茶叶出口前,严格抽样送检,对农残、重金属等重点关注项目严密监控,以高标准生产出高品质的茶叶产品。
  在各方努力下,2016年10月,揭西县上山香茶园成为揭阳市首家获得出口资格的茶叶生产企业,一批20箱约1吨重的炒青绿茶顺利出口泰国,揭阳炒茶终于首次“登陆”国际市场。至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已出口炒茶货值643万美元。
  加大帮扶力度,力助更多企业搭上“一带一路”快车
  打铁要趁热。今年以来,揭阳检验检疫局下大力气,积极支持揭阳市各地发展特色茶叶经济,强化政策和技术帮扶力度,让更多的茶叶生产企业走向海外,培育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
  该局大力复制推广首家成功出口茶叶生产企业的经验,加强宣传引导,主动联系茶叶龙头生产企业,开展调研和座谈会,鼓励大家学习先进经验,因地制宜,把揭阳生产的茶叶卖到国外去。
  为了详细掌握企业生产情况,该局的技术人员多次实地调研企业种植茶园,了解茶叶生长状况,现场查看茶农施肥、灌溉、虫害处理等环节实施情况,指导企业改进生产加工流程,实施科学种植,推行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绿色无公害产品。与此同时,该局组织人员研究泰国、新加坡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进口农产品标准法规,向企业宣贯茶叶出口相关检验检疫政策、技术及规定,解析出口市场对进口茶叶的产品质量检测限量要求,力助更多企业搭上“一带一路”快车,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揭阳已有11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出口备案资格,并全部顺利实现了出口。
  做足做深功夫,深挖茶叶出口“外贸金矿”
  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从无到有,从1家到目前11家,从10万美元出口额到2500万美元出口额,揭阳茶叶实现了漂亮的起跑。然而相对于拥有7万亩种植面积、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总量,揭阳茶叶出口产业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7万亩的揭阳茶叶,将是有待继续深挖的‘外贸金矿’。”揭阳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揭阳茶叶出口要取得长足发展,还需要做足、做深功夫。该局将继续加大对茶叶出口企业的帮扶力度,积极推动茶叶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高标准建设茶叶种植基地,引导企业建立质量自检自控体系,破解技术门槛,积极应对技术法规壁垒,加强重点农残项目的检测,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可靠。同时,进一步优化监管模式,加快通关便利化,推动落实农产品“优进优出”战略,力促揭阳茶叶畅销“一带一路”。此外,推动企业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合理开发多样品种,促进茶叶档次提升,开拓日、韩和欧美等市场,把揭阳茶叶打进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责任编辑:信息部)
    顶一下
    (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