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帮扶绿春牛巩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南方电网云南红河供电局党委摸清贫困结症,结合实际对症下药,走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扶贫道路,让牛巩的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早日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的道路。
牛巩之困:守着青山绿水过苦日子
绿春牛孔乡牛巩村委会,四面环山,清澈的小溪从山间随流而下。地处黄连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境内全是高山峡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栽种茶叶。
绿春县茶园面积已逾20万亩,占绿春县总人口比例87.4%的哈尼族群众自古便有种植茶叶的传统,促使绿春县成为红河州第一茶乡,也是云南省主要产茶区之一。
村民呼吸着清澈的空气,喝着甘甜山泉,村里茶叶却卖不出好价钱,一些茶地被撂荒。
守着青山绿水,绿春县牛巩村村民何者法却在叹气:“茶难卖,种茶没赚头。”
这种难,是何者法和他同村的人一直迈不过去的坎儿。
“朋友来了,沏茶一杯;祭祀祖先,第一献茶,”这就是古老的绿春茶文化。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以茶为生,茶叶是主要收入来源,但现在却不是。”何者法说,“做好的干茶,走出去几十公里山路,拿到集市上,根本卖不上价钱。后来干脆等着零星的买家来收,一公斤干茶才卖四元钱。”
何者法是红河供电局在绿春县牛巩村对口帮扶的28家贫困户之一。据他介绍,家里有15亩茶叶地,春茶和夏茶放在一起往年收成也就八九千元,除去施肥等管理成本,茶叶一年的收入甚至不够家里零用,生活很艰苦。
何者法介绍,牛巩村结对帮扶的28家贫困户茶叶种植面积共有260多亩,茶树树龄基本都在40年左右,由于不懂得经营茶叶,左邻右舍觉得种茶致富并不简单。
年复一年,造成了恶性循环,老乡们靠茶叶致富的念头早就打消了。村民积极性不高,放着大片的茶叶地都不打理了,家里的活计忙完才想起来去地里采茶,早就过了茶叶的最佳采摘期。
在绿春茶叶市场价值逐步走高的利好背景下,牛巩村的茶农为何会不愿种茶?村民的‘穷根’究竟在哪里?带着问题,红河供电局领导班子通过对何者法、何志强等贫困户进行一家一家的走访交流、实地考察,急切想找出阻碍像何者法这类老乡致贫的病根所在。
如何利用这座金山来改变牛巩村贫困村民的命运,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这个难题摆在了南方电网云南红河供电局干部员工的面前。
茶叶破局:走出“贫困户+合作社+茶企”的生产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茶叶是牛巩村的重要农业特色,要守住自热赠予的财富。
今年3月,在红河供电局的倡导下,成立了绿春县牛巩茶叶专业合作社,牛巩村有46户哈尼族群众加入了合作社,其中包括红河供电局挂包帮扶的28户贫困户。
合作社采取“贫困户+合作社+茶企”的生产模式,对零散贫困户茶农进行整合,以牛巩村的优势产业茶叶为主,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扩大牛巩村茶叶产业规模,为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为了使茶叶产业取得发展,红河供电局积极与结对单位云南送变电公司协商沟通,帮助牛巩村贫困户共计购置有机肥10余吨,并邀请茶叶专家手把手传授种茶、采茶技术。
过去,由于茶叶价格波动大,卖价低,加之牛巩村多数茶农疏于管理,制茶技术逐渐荒废,茶叶质量低,价格也低。现在,红河供电局邀请资源渠道丰富的普洱茶叶企业参加合作社,为茶农卖茶找出路,并请合作茶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长期驻村,为茶农传授采茶、制茶技术,指导村民加强茶树管理,推广标准化种植。
为了提高茶农茶叶加工技术水平,南方电网云南红河供电局还精心打造12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茶叶生产加工基地,投资购入全套茶叶加工设备,从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到干燥,每一步骤都由机器操作,省时省力。
按照合作社与牛巩村茶农签订的协议,牛巩村茶户再也不需要担心茶叶没处卖,茶农的鲜叶只要符合标准,就可以按相应价格卖到合作社。如今,茶农的采茶、制茶水平都上了一个档次,合作社收到的茶叶质量也越来越高。
合作社收到的鲜叶经过初加工后,将毛茶卖给合作企业,合作社对茶叶进行保价收购、统一工艺加工和销售,保证茶农收入,为茶农致富争增强了信心。
“我们家今年卖给合作社的鲜叶有1005斤,都是一芽一叶。”何者法说以前是没老师教,采茶就是随便乱抓,不讲究时期,现在在老师的带领下,天天下茶叶地去看着。
“卖了这么多年茶叶,没听说哪家收鲜叶呢!”何者法乐得合不拢嘴。
何者法说,合作社收鲜叶,一芽一叶4元一斤,一芽两叶3元一斤,一芽三叶2元一斤。他家采的都是一芽一叶,光春茶鲜叶就收入了4020元,算上夏茶和自己加工的干茶,今年茶叶的总收入预计有两万左右,算在一起茶叶收入翻了2倍。
2017年,合作社共收春茶鲜叶1万6千斤,制成了2吨春茶,发到合作社村民手上近5万元,村民尝到了茶叶产业带来的甜头,增强了致富的信心。
致富之路:走出大山的“春绿”品牌
牛巩村的茶叶要想走出大山,质量和品牌是关键的一步。为此,红河供电局党建部精心设计了“春绿”这个品牌,让绿春牛巩的茶叶走出去。
“春绿”品牌有系列产品,有“春绿?携手”、“春绿?同心”、“春绿?心悦”三款。目前,春绿系列产品已远销广州深圳、厦门、海南等。
在品牌推广方面,红河供电局党建部做了大量工作,引导贫困户“做品牌”、“出精品”,以“互联网+”精准扶贫为抓手,采用“微商城”模式,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拓宽牛巩村生态有机茶网上销售渠道。
负责对口工作的红河供电局党建部专责杨仲文说,购买“春绿”的微信迅速在南方电网员工的朋友圈里传播开,很多单位和员工纷纷下单购买扶贫茶,并介绍给周围的亲朋好友。
绿春供电有限公司驻村书记李鲁嘎介绍,购买茶叶很方便。在微信上,扫描二维码,就能了解茶叶的品类,选择所需购买的产品和数量,填写收货地址并付款,就完成购买茶叶的步骤,手机即可完成下单,轻松快捷,买茶也不需要跑到绿春牛巩村的深山里。
“春绿”不仅是一个茶叶的品牌,更是红河供电局带动牛巩村村民致富的希望,这一品牌让牛巩村的困难群众看到了希望,也见证了红河供电局扎实做好脱贫工作的决心与信心。
截至目前,网友通过网上订购“春绿”,预计总收入约40余万元,收入的利润合作社还将分给合作村民。像何者法再也不用担心茶叶没处卖,现在牛巩村的茶叶是供不应求。
(责任编辑: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