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您的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山东 > 正文

临沂市临港区茶叶飘香 一“叶”致富梦成真

时间: 2013-03-29 09:43 来源: 临沂日报 作者:黄鹏 徐阳

  3月28日讯:“产量高了、销路好了、茶农乐了”,是临沂市临港区收茶期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临港区积极发展专业特色茶叶合作社,大力建设专业化优质茶业生产基地,三万余亩的茶园变成了沃土生金的宝地,使得无数茶农一“叶”致富的美梦成真。

  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临港经济开发区是北方茶区最早实施南茶北引并试种成功的区域。半个世纪后,通过引进无性系良种和攻克扦插繁育技术,临港区现已成为优质鲁茶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朱芦、团林、壮岗三镇的茶园总面积达3.5万亩,其中无性系面积5000余亩、无公害面积1万亩、有机茶面积3000余亩;年产干茶300万公斤,名优茶产量100万公斤,总产值达3.2亿元,面积和产量均居临沂市首位。

  销路畅通是决定茶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连接茶叶培植繁育与茶业市场的重要节点的茶业合作社,不仅为广大茶农在供苗、标准化技术服务、物资供应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而且通过统一收购解决了优质茶叶如何“走出去”的问题。正在茶地里采摘茶叶的茶农薛锡山是沂蒙绿茶合作社的一员,在谈到加入合作社以后带来的收益变化,老薛满心欢喜溢于言表:“以前都是单家独户地种茶卖茶叶,各家价格高低不一,收益好坏也不一定,一亩地的茶叶只有四五千元的收入。现在由合作社统一收购,价格也稳定了,一亩地万余斤的茶叶能卖到两万多元。”

  目前,临港区茶叶加工企业及茶业专业合作社已达60余家,培育起山东沂蒙绿和沁园春两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茶叶龙头企业,一大批高标准茶业生产基地正将临港区茶业发展带上一条标准化培植、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阳关大道”。

  在素有“中国茶叶之乡”称号的团林镇的省级名优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百余亩葱翠齐整的无性系良种茶叶产田格外引人注目,该基地负责人李传顶介绍说:“无性系良种茶树因发芽早而整齐、投产快而优等特质,极适宜名优茶的标准化培植和规模化繁育。一亩普通茶叶最高收益是四到五万元,而一亩优质无性系茶叶则能创造两万元利润。”据悉,结合扦插繁育等技术的成熟运用,该生产基地的无性系茶叶成活率高达90%,每亩成品苗产出量七至八万株,所产茶苗销往日照、青岛、烟台、泰安、莱芜及北京等地区。“高产绿茶唱大戏,新星红茶挑大角”。在绿茶产业逐渐成熟壮大的同时,临港区茶业人一直未间断对红茶的开发研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学习、借鉴和试验,团林镇的山东沂蒙绿茶业有限公司于去年六月份以“福鼎大白”为原料,成功研制出临港春秋牌“沂蒙红茶”,彻底改变了“绿茶独唱”的发展局面。省农业厅果茶总站茶叶研究员段家祥说:“‘沂蒙红茶’以条索紧结显豪、叶片厚耐冲泡、汤色红亮、果香纯正等优良品质而远胜于一些成名红茶品质;更重要的是经济价值要远高于绿茶,每斤红茶的市场价格要比绿茶高出20%至50%。”

  临港区农工办负责人薄夫彬告诉记者,临港区将通过加强茶园管理,以高标准专业生产基地为示范,在更大范围内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生产技术,大力推进连片种植,逐步扩大茶叶种植基地建设规模。此外,临港区已规划每年新植生态茶园4000亩,每年优化老茶园2000亩,不断提升改造原有茶园的建设标准,搞好接线连片,力争到“十二五”末优质茶园面积达到5万亩,而去年一年,该区就新发展茶园3000余亩。

  穿行于临港区的千亩茶园,碧绿如海的茶苗一望无际,映衬着优质高效、临港特色的茶业产业蓬勃发展。现如今,“临港春秋”、“临港绿茶”、“沂蒙玉露”、“沁园春”、“雪溪”、“杰青”、“春曦”等一系列茶业品牌争旺斗盛,同时,也让广大茶农的致富增收梦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