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您的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展会 > 正文

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五环相扣,共赢北京

时间: 2009-03-02 12:32 来源: 中茶协 作者:ctma

>>第一环  生产——国际名优茶评选

从名茶到名牌,名茶评选借机发力
——第五届中国国际名优茶评选

  已连续成功组织五届的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绿色”、“有机”名优茶评选活动,在业界得到了广泛好评,参展商高度认同。企业通过该活动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声誉,扩大了品牌知名度,而且在后续的市场开发中得到了积极的回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了双丰收。
  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绿色”、“有机”名优茶评选及获奖产品竞拍活动,共收到来自国内外60多家企业的80多个参评茶样,其中20多个优秀获奖产品参加竞拍,反响强烈,受到国内外茶叶专家的一致好评。
  中外评委强强联手
  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绿色”、“有机”名优茶评选以权威性、国际性著称,不仅组成了以陈宗懋、施兆鹏、黄继仁为高级顾问,龚淑英、沈培和等十五名业界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而且还特别邀请印度茶叶局、斯里兰卡茶叶局、美国茶叶协会、俄罗斯茶叶协会等国外评审机构参与评审,这必将成为本届茶博会名优茶评选的一大亮点。权威性、国际性的评委阵容,对于名优茶评选的结果将更具有说服力,也势必会成为企业打入国际市场的一块有力敲门砖。
  评选场外“寻找最有价值味蕾”
  本届名优茶评选活动除了不断深化评选的权威性及国际性,也将让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品尝,“寻找最有价值的味蕾”活动将给原本严肃的评选活动带来一丝轻松。组委会将设立专门展区,集中展示参选名优茶,由普通观众进行评选,以此引入消费者参与,让喝茶的消费者直接体验名优茶的魅力,聚集人气,不断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度,从而提升获奖企业知名度,帮助企业更好地打开市场。
  2008年度国际“绿色”、“有机”名优茶评选评比规则
  选送茶样的企业必须是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必须是经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机构认证的绿色食品茶叶或有机茶,或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符合绿色食品茶叶标准或有机茶标准的茶叶。
  2008年度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绿色”、“有机”名优茶评审和竞拍活动的报名截止日期为2008年8月31日,所有参与评选和竞拍的茶叶必选在2008年8月31日前,与名优茶评选回执单一同邮寄至组委会。并同时缴纳评审费人民币2500元整。
  评比将按照外形(30%)、香气(25%)、汤色(10%)、滋味(25%)和叶底(10%)等五项因子评审,综合计分,按得分高低排列名次。并最后评选出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绿色”、“有机”特别金奖各一名,以及金奖、银奖、优质奖若干名奖项。

>>第二环  包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

改变、促进、提升中国茶叶包装整体水平
——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

  以“改变、促进、提升中国茶叶包装整体水平”为宗旨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现已全面启动,本届大赛将更注重从消费市场的角度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估。
  经过四年成长,茶叶包装设计大赛已成为关注度、参与度较高的行业内包装专业比赛。上一届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设计师及60多所设计院校的师生参加,来自美国、新加坡、香港及国内知名评委对作品进行了认真评审。参赛作品不仅在质量水平上有很大的提升,市场定位和包装的完整性(包括包装的结构及使用功能方面)也越来越突显。
  本届参赛创意将紧扣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碧螺春、铁观音、普洱茶、绿牡丹八大主题以及出口茶包装展开。现已陆续收到来自专业设计师、设计院校学生作品,从中体现出包装设计与市场需求贴合紧密,创新、制作大胆突破的特点。以环保材料为材质的设计作品也更多,这既符合当前环保趋势,也有利于降低成本。一些创意结构巧妙、严谨、简洁,减少了加工环节中不必要的浪费。还有一些创意在印刷方面下足功夫,对色彩包装的相对饱和度作了深入分析,用色考究并制作多种色彩组合,使包装轻松用于生产。这些特点都为突出今年高品质的作品奠定了基础,同时让包装大赛更具价值和吸引力。
  本届大赛另一亮点就是充分利用展会及同期活动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大提升品牌整合服务力度。组委会将在展会期间对获得金奖的茶叶包装设计作品进行现场拍卖,以此提升中国茶叶包装设计的整体水平,促进中国茶叶包装设计与市场的紧密结合。此外,成功策划“立顿”品牌项目的国际著名包装设计师Ashwini女士也将受邀出席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并就“市场定位与包装设计的精准结合”在论坛中作精彩发言,帮助企业找到通过包装提升茶品的外观品质、打开市场和提升品牌价值的有效途径。
  为全力培养中国本土专业设计师,本届包装设计大赛金银奖作品还将被推荐选送参加今年的“世界之星”包装奖及“世界学生之星”奖,获奖选手还将有机会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进行设计考察活动。我们期待着这些优秀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优异的成绩。
  今年的茶叶包装设计大赛将由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包装研究所联合组办,组委会将继续与“世界之星”包装设计大赛、《包装设计》杂志等单位合作,以此增强赛事的组织力度和宣传规模,携手缔造中国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新的辉煌!
  大赛将于9月27日截止投稿。

>>第三环  管理——北京·世界茶业论坛暨中国茶乡发展论坛

探讨营销新战略 凝练品牌成功秘笈
——第五届北京·世界茶业论坛暨中国茶乡发展论坛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因资金与规模有限,认为品牌战略只是大公司的营销战略。这实为误区。任何著名品牌,都是从默默无闻到闻名天下的。如海尔、蒙牛、脑白金和安利等等,都是从中小企业的规模,在没有知名度的状况下,开始打造品牌的。
  众所周知,中国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今天,我们除了传承传统茶文明的精神和底蕴外,更加需要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国茶叶企业要学会用“比较”的眼光,有“宽度”地看自己的产品,用“竞争”的眼光,有“高度”地看自己的产品;用商品的眼光,有“角度”地规划自己的产品。
  茶产业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产业,在这勃勃生机的朝阳产业中,品牌发展无疑是未来企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众多中小茶叶企业应怎样打造品牌?怎样才能把凝炼着企业信誉、文化、产品、质量、科技、潜力等重要信息的品牌符号烙印到公众心中?
  作为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的主题活动之一——北京·世界茶业论坛暨中国茶乡发展论坛将于10月1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行。今年,论坛将以“茶叶品牌营销新战略”为主题,围绕文化创意与品牌发展、包装设计与品牌发展、商业创新与品牌发展、电子商务与品牌发展等选题展开深入剖析,探讨中国茶叶企业的品牌发展之路。
  论坛邀请了来自台湾高雄政府创意产业推动委员会洪万隆先生,成功策划“立顿”品牌项目的印度Elephant Strategy+Design创办者及首席设计师Ashwini Deshpanden女士,以及ebay大中华区总裁廖光宇先生等来京就“提升地方茶叶品牌市场竞争力”、“市场定位与包装设计的精准结合”、“谋求网络发展,实现营销突破”等主题发表演讲,
  同时,论坛也是开放、互动的平台,将通过“黑白论道”、“巅峰对话”对话单元,从宏观至微观,从政府到企业,对茶叶品牌营销策略进行沟通和碰撞,云南普洱市副市长盛军先生、中共福建福鼎市市委副书记陈兴华先生、中共四川雅安市市委副书记张锦明女士等都将到会参与,同时,国内知名茶叶企业老总也将登台就企业品牌营销的困惑与经验同与会者互动对话。
  无论您是茶业专业人士,还是茶叶企业的管理者,只要能反映茶叶行业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代表产业的前沿资讯,反映当前的热点话题,我们都诚挚地欢迎您参与和加入。也欢迎各界人士将您对论坛的建议和意见传递给我们。

>>第四环  文化——国际茶艺表演大赛

茶艺表演——提升茶企文化品牌附加价值
——第二届中国国际茶艺表演大赛

  2007年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组委会组织的首届中国国际茶艺表演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国内外共20多支队伍参赛,国内主要的产茶省市均报名参加,国际部分更是有韩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参赛。进入决赛的东方国宾茶艺表演队的拉祜族烤茶表演、北京锦武嘉业茶艺表演队的长嘴壶“兰亭十八式”表演等调动了现场观众参与的热情,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继首届茶艺表演大赛的成功举办,今年第二届茶艺表演大赛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划与组织工作。该项活动旨在通过茶艺表演、才艺展示传播优秀茶文化,不仅使其体现出各民族、各地区、各国家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进一步增强参赛企业的文化附加值。
  参赛队伍不断壮大
  在去年参赛队伍多元化的基础上,今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茶艺表演大赛将邀请多民族并有地方特色的茶艺团队,增强比赛的观赏性。今年正值北京奥运年,组委会将重点突出国际间的民间文化交流,邀请更多的国外参赛队伍参与其中,增进国际间友谊与交流。韩国、斯里兰卡、印度有望参赛,国内将按省份地区组织队伍,陕西、四川、湖南、云南、贵州等将组队参赛。
  评审环节专业权威
  组委会拥有权威阵容的评审委员,通过对茶艺知识、动作手法、服装、舞蹈、礼仪等全方位的评审打分,综合各项成绩、特点排列分值,贯彻“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同时也更加注重深层次的企业文化挖掘,从评比项目上增强比赛的多元性。这些权威评委将以文化性(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和文化韵味,具有高雅的情趣和意致)、代表性(茶艺表演必须能够充分体现中华茶文化,是各类茶艺的典型代表)、民族性(茶艺表演必须不仅能够充分表现中华民族的茶文化,而且能够代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茶文化特色)为评审原则,综合评比出金、银、铜奖各一名,以及表演、创编、气质、配乐、茶席、服饰、文化交流等单项奖。
  以“和美中华”为比赛主题
  今年是北京奥运年,本届茶艺表演大赛将以“和美中华”为本届大赛主题,侧重民族特色元素,将“和谐、美好”贯穿始终,融入世界、民族、大中华等多元特色,不仅使得整场活动风格、内涵统一,更将借助“茶博会”的大舞台充分展示和谐理念。

>>第五环   消费——茶叶市场消费调查报告

把握消费市场,服务企业战略
——茶叶市场消费调查报告

  近年,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中城市的调查发现:在茶文化热、名优茶兴起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
  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茶市,从很长一段时间内花茶占据九成以上市场份额到如今不足六成,绿茶、乌龙茶、普洱茶成为消费新宠,增长势头迅猛来看,整个中国茶叶市场拥有巨大潜力和瞬息万变的趋势。因此,谁能够及时了解消费,谁就可以调整生产、创造消费、主动出击、抢占市场制高点。
  2008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将加大对茶叶终端消费市场的了解,与专业市场调研公司合作,帮助企业准确洞悉消费和市场趋势,打造《茶叶市场消费调查报告》。今年,茶博会将以北京为试点,首先推出“北京茶叶市场消费调查报告”,明年还将延续,有步骤、有计划地对整体茶叶消费市场进行调研
  把握消费前沿就意味着在市场上赢得主动。然而今天的消费是风云善变的,在面对“谁在喝茶”、“喝什么品种的茶”、“在哪里喝茶”、“在哪里购茶”、“花多少钱购茶”等一系列与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时,我们的企业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年,我们把茶叶市场消费报告聚焦于此,从“茶叶消费人群”、“人们选购茶叶的品种”、“喝茶的场所”、“购买茶叶的地点”、“在茶叶上的花费”等方面入手,用事实和数据向您展示消费者行为和消费市场的基本面貌,使企业的品牌建设更加有的放矢。
  面对品牌建设,企业还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有多少消费者了解我的品牌”、“他们是否记住了我的品牌形象”、“怎样让消费者信赖并追随我的品牌”、“我的品牌还有哪些不足”、“如何完善我的品牌建设”。对此,《茶叶市场消费调查报告》将深入分析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程度”、“哪些品牌是消费者最常使用的”、“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强弱”、“品牌忠诚度如何”等问题,帮助企业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真实感受的角度探索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的高效战略,赢得市场和效益的统一。
  诚然,《茶叶市场消费调查报告》将从消费者茶叶购买行为特点、消费者。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