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讯:3月1日,农业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新标准实施。在这个强制性国家标准中,茶叶被定义为“饮料类产品”。
“殊途同归”,在评价新国标变化时,四川省农药检定所副所长张忠明如此概括。
先是实现了国标和行标的“殊途同归”:在新国标出台前,涉及茶叶行业的国家标准有4部,农业行业标准有4部。“其中,与茶叶相关的指标有30多项,但很多指标都是交叉的,检测标准也不统一。”张忠明说,经过补充、修正,新标准最终设立了25个涉茶指标,并推荐了相应的检验方法,使检验指标和方法都实现了“齐步走”。
其次是实现了茶叶品种的殊途同归。以前是按产品列表,茶叶中包括红茶、玫瑰茶、花茶等多个产品,而新国标则是按作物分组列表,将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类全部归为全茶类,并将茶叶归饮料类的食品分类。“这样归类后检测的指标将更科学”,张忠明说,将茶叶归为饮料类后,就使得茶叶农残的检测样本从成品茶拓展成了成品茶和茶汤两种。茶叶在我国的主要食用方法为泡饮,茶叶的农残并不等于茶汤的农残,很多农药都是脂溶性的,无法溶入水中,对茶汤的检测将更科学。
“新国标可能会影响到一些生产不规范的企业,但对消费者和商家厂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四川省茶叶协会副会长王云表示。“新规影响有限”。竹叶青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晓君认为,新规最大的变化就是把以前检测的内容统一化、具体化了,也有一些检测的项目和数据比以前严格了,但对于企业而言,只要科学管理、严格检测,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