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热线:010-66012403(周一至周五 9:00-17:00)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您的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2017年小青柑即将大量上市,从商家之间的三大竞争看市场新动向

时间: 2017-07-18 16:49 来源: 兴茶君 作者:信息部
  导读:如今,每年7月中旬开始,新会大大小小的柑普茶加工厂就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阶段,不仅新会当地劳动力及暑假工投入到柑果采摘、加工车间的工作,而且还有人专门从广西、贵州、四川等地组织劳动力加入生产小青柑的各个环节。
 
  继2014年发力,2015年爆发,到2016年升温,柑普茶在2017年新品上市前,各大品牌已打响市场争夺战。同时,关于柑普茶的原料之争、工艺之争、价格之争更加喧嚣尘上,而对于柑普茶的作用功效,业界则越来越达成共识。那么,这些现象对2017年的小青柑市场将会有什么影响?又将带来哪些思考呢?
 
柑源产地之争
原产地VS借道者
  众所周知,新会陈皮在历史上很有名,其中又以天马、茶坑、梅江、东甲、西甲为核心产区。虽然除新会以外,不少地区同样以柑出名,但由于地理位置、土壤营养不同,总体品质和新会特别是核心地区的柑皮有一定的差距。随着这两年柑普茶从南方火到北方,全国爱茶之人普遍认为,由新会柑和云南普洱茶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相结合的柑普茶才是正宗。
  然而,在柑普茶市场如日中天的当下,也有不少商家借道新会变相牟利,比如去年曾爆出广西柑、福建柑等外地柑进入当地冒充新会柑;而今年新会周边地区柑(桔)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如肇庆柑、四会桔等售价涨到7-8元/斤;甚至在西南、西北市场上,哪怕只打上了小青柑三个字的三无产品,都能迅速倾销一空。
  毕竟,新会柑种植面积总量有限,而供应链的源头,既是品牌企业的必争之地,也是品类长期存在必须保护之地。目前,各大实力品牌企业相继在柑产地重磅发力,或自主投资建设柑园及工厂、或与龙头代工厂家联营合作、或与合作社及果农长期签约等等,以保证柑源正宗、供应充足。未来,关于深耕源头供应、建立溯源体统的措施则更值得期待。
生产工艺之争
纯生晒vs仿生晒
  所谓纯生晒,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全生晒,采用的是全日光晒青。其特点是:柑皮经自然转化,具有阳光的味道。只是普遍认为这一生产工艺周期长,且天气因素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较大,如何达到食品卫生标准也是一大考量因素。
  随着柑普茶产量大增的需求及现代生产工艺的引入,仿生晒技术也被生产厂家广泛应用。其通过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良,引进专业的低温烘培技术,以达到提香、彻底干透、保持活性的特点,并突破了天气的因素以保证产品出品数量与质量的稳定性。
  目前,这两种生产工艺各有优势,也各尚有不足。究竟是选择持守传统古法?还是选择现代改良技术?市面上各品牌商家根据自己的选择打出了不同的持守理念。事实上,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纯生晒或仿生晒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终究,消费者所更关心的还是好不好喝?是不是安全?是不是健康?而企业更在意的是,这种方式对当下企业的产能是不是合适?技术上能不能实现?有没有提升的空间?
产品价格之争
百元之贵VS千元之不贵
  目前,市面上柑普茶的价格从每斤几百、上千到几千元不等,价格跨度不小。不过,像广州芳村出现单价60元以下的产品往往被业内人士嗤之以鼻,而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据新会当地大多数代工厂家的报价来看,除去了茶叶成本的加工报价基本都高于此。
  当然,同样是品牌企业出品的柑普茶,每斤五、六百元的大益金柑普被经销商认为贵,而单价动辄上千元的小青柑却认为不贵,这当中的缘由除了经销商利润空间的差别,还有小青柑比大红柑等更受市场欢迎的特性,也有茶企对柑普茶品牌的市场支持力度之别。
  通常,销售是通过价格把产品卖出去,而营销是通过产品把价格卖出去。如今,品牌企业在营销中对产品的价格体系更为重视,因为价格一旦丧失定力,容易带来价格崩盘。而且在信息这么发达的时代,价格如果做烂了,消费者可就不买账了。
  其实,关于柑源产地、生产工艺、产品价格,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与选择,甚至难免各持己见、暗潮涌动,而这些争议不仅关系到消费者如何去识别与选择产品;也关系到企业如何通过源头把控、技术改良、定价策略等占据市场竞争优势;更关系到柑普茶这一细分领域是否会向前良性发展。
  2017年小青柑即将大量上市,商家之间的这三大竞争将会带来怎样的市场表现?值得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信息部)
    顶一下
    (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