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讯:大大小小两万多家的茶店在厦门林立。茶店每天有新增的也有关门的,已成为了厦门茶行业的常态。厦门作为茶叶的集散地,有着极为敏锐的嗅觉。各个茶企乃至茶行业正面临着怎样的瓶颈、茶企该如何转型?新的电商模式对茶企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我们将邀请各大茶企和茶界影响人物做客茶版,共同探讨茶企未来。
王贵卿,厦门市茶叶协会会长、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创建于1954年,销售网络遍及中国香港、日本、东南亚、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度国内在海外唯一的茶叶销售品牌,海堤品牌在许多老厦门人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王贵卿大刀阔斧拉开“厦茶”改制发展的序幕,运筹帷幄摸索企业管理发展的路径,他带领着“厦茶”团队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30多年。
厦门茶业进入“洗牌”期
受去年年底开始的“三公”消费抑制,不少茶企坦言,确实受到了不少的影响。然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销售业绩不跌反升,不少产品还卖断了货。每每谈起这些产品,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卿都是一脸的骄傲。这些产品并不是几千元一盒的高端茶叶,而是八九元一盒的百姓茶。
王贵卿说:“像产品“一枝春”,几年来的售价都是在个位数,利润就是几角钱一盒。我从来也不担心生产技术让别人知道,即便别人知道了也做不出。几角钱一盒的利润要不是大批量的生产是很难维持的。”像这样的中低端产品,才是厦茶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在王贵卿看来,这两年中国的茶叶市场在洗牌。曾经,政府投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泡沫,只要是贵的就是好的。2003-2007年普洱茶的爆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随着这两年经济环境的改变,对茶的需求整体下降。消费者手里的钱贬值了,在买东西时就会更考虑价值了。产品不好,性价比不高,宣传做得再好都没有用。像龙井茶,在去年都是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而今年从3000多元一斤降到了700多元一斤,名气已经失去作用。
练好基本功 品质是关键
“现在的茶产品不再是比宣传、靠包装的时代了。”王贵卿说,“如巴菲特所说当潮水退却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经济不好的时候才是现真功夫的时候。”
王贵卿分析道,如今茶市场国内外销售都不好,这样的形势估计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茶叶产品价格的平均化将是发展趋势。这个时候只有把规模搞上去,进行大规模化生产,才可能降低成本。而且,随着生活品质提高,大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越来越高。把好安全关,降低成本,练好“基本功”,从产品本身的品质上下工夫,开发自己独特的加工技术才是在以后竞争中立足的关键。
王贵卿说:“海堤茶叶80%-90%都是给老百姓喝的,走的是群众路线、民生产品。所以需要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只有经得起长跑的企业才会见真实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