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您的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国内 > 陕西 > 正文

陕西茶叶有名无姓 市场呼唤陕茶要有大品牌

时间: 2013-04-25 10:34 来源: 陕西日报 作者:王帅

  4月24日讯:有品类而无品牌,有名却无姓,这是茶产业不能做大的根源。陕西自古出好茶,但从目前来看,陕茶市场占有率却不高,品牌知名度较低,为此专家呼吁,陕茶要占领市场,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努力打造自己的大品牌。

   “国内有龙井、普洱、碧螺春,省内有雀舌、毛尖、富硒茶,但这些都是茶叶的品类而非品牌,我们有数百个名震江湖的茶叶品类,但哪个品牌的龙井最好?哪个品牌的毛尖最靓?连一些茶商都搞不清楚。”陕西午子绿茶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说,“有品类无品牌,这叫有名无姓,这也是当前茶产业乱象的根源。”

    品牌到底有多重要,看看“立顿”就明白了。当今世界茶叶第一品牌被公认为英国立顿,可是英国却不出产一片茶叶。“中国7万家茶企的年总产值,竟只相当于立顿一家。”这是2009年中国茶叶博览会上最热闹的一条新闻。2008年,立顿茶业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茶产业产值总共仅300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国内茶产业的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这位负责人说,立顿的红茶,每年的销售额已经突破30多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国内茶叶农业产值的70%。立顿公司已经把中国总部设在安徽合肥,开始贴牌生产绿茶、花茶和乌龙茶,而国内茶叶还处于诸侯割据时代,没有能和立顿抗衡的茶叶品牌。

    有名无姓:酒香也怕巷子深

    与陕茶的高品质不相对称的是,经过多年发展,陕茶在市场上却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状态。在北京的马连道茶叶市场聚集着全国近万家茶门店,可是卖陕南茶叶的直营店只有几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陕南有茶。汉中市一位著名茶叶专家说,他在外地开会,有人惊讶地问,“你们汉中还产茶叶?”

    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这是业内人士对陕茶的总体评价。

    据了解,目前全省茶叶生产以粗加工为主,清洁化进程缓慢。精致加工产量0.36万吨,仅为全国的0.25%。初制加工多以作坊式为主,设备和技术落后,质量低效益差。加工企业各自为政,致使新产品市场份额和诚信度大打折扣。个别公司虽具备发展潜质,但也尚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加工企业总体呈分散种茶、分散加工、分散品牌、分散营销的“四分散”状态。

    陕西茶叶历史上比较早的品牌是“紫阳毛尖”茶和大众化的“陕青”茶。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镇巴县的“秦巴雾毫”、南郑县的“汉水银梭”、西乡县的“午子仙毫”、平利县的“三里垭毛尖”以及紫阳“富硒茶”等。一时间,20多个种茶县区,县县都在开发自己的品牌茶。

    一位茶叶专家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消费者喝紫阳毛尖、喝陕青,记住的只有品类,但哪个牌子的茶质量够好,大家都说不清楚。如果陕茶没有自己的金字招牌,别说和立顿竞争,就是出省都困难!

    诸侯割据:优势资源难集中

    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这是中国茶叶在世界上地位的真实写照。陕西绿茶公司一位负责人说,我们是茶叶大国,但并不是茶叶强国。他认为从生产、销售到终端市场,目前各地茶产业都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集中优势资源,怎么打造金字招牌”?

    首先是生产模式不能很快与市场经济接轨。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几十年不变,难以形成生产规模,更无法形成品牌。“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小农经营与现代茶业的矛盾影响了我国茶叶全球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一家一户的模式,不能形成拳头产品,更无法形成品牌,优势资源当然不愿向这里集中”。

    再看销售渠道。业内人士认为,一个现代茶企业里最重要的两个部门应该是销售部和品牌推广部。这两个部门一个负责在前边开疆辟土,一个负责在后边推进品牌知名度,才能为茶行业建立起顺畅的快销渠道。但这两个关键部门恰恰是国内茶厂的软肋。

    茶叶的一个特点是区域化,在汉中就做名眉、仙毫、雀舌,在安康就做毛尖、富硒茶,互不干扰,也很难打入对方市场。但产地鲜明的区域化特征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保证了地区消费市场不会被外来品牌轻易攻占,另一方面却不利于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进而难以成就茶叶的大品牌。

    最后是终端市场。“国内茶叶的终端市场非常破碎,不同的区域消费习惯将其分割成很多小块,单一品类的茶系要想构建遍布全国的终端营销网,是一项极其艰巨的系统工程。正因为如此,许多茶厂选择了走批发市场,目前国内一线城市几乎都有自己的茶叶批发市场,茶商云集的规模相应可以有效降低开店成本,收益也快。”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说,“要改变茶叶的渠道形态,就必须先打通茶叶终端消费市场支离破碎这一最大的结。”

    为此,陕西绿茶公司一位负责人说,纵向比,我们有很大进步,但横向比,我们和别人的差距还很大。譬如国内茶企缺少一批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专项信贷、担保、拍卖、典当、证券、财务、股权私募、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的金融服务机构,“行业外资金不愿来,风投资金不敢来,有些同行至今还以为销售茶叶就是做‘关系茶’……”

    经济规律:市场呼唤大品牌

    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的仅近1000家。2008年世界茶叶销售额为180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茶叶市场规模仅为18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出口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2美元左右,平均茶价比印度低四成,比斯里兰卡低六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

    茶叶公司一名负责人说,“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认知它、遵从它。如果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最终要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他认为在茶业进入品牌经营的时代,只有实施品牌支撑战略,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1998年陕西午子绿茶公司成立,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茶叶产区产销规模最大、机制先进、管理科学、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知名度最高的现代化绿茶专业企业。专家指出,午子绿茶公司的成功,在于其15年专注打造中国绿茶差异化第一真品牌。

    一个企业的品牌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是靠一时的冲动和几个小小动作就能达到目的的,培育品牌不易,经营品牌企业更不易,因为选择做企业就是选择了艰难,选择经营绿茶产业不仅要让好茶者喝上好茶,同时绿茶是国际公认的最好的保健品,喝绿茶就是给大家带来健康,是传统的“养生之道”,这么积极向上的事业为何不发扬光大呢?!

    据介绍,午子公司不余遗力地挖掘绿茶文化并重金聘请研究茶叶的专家,精心生产绿茶系列产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升企业的品牌,午子公司15年的发展用事实回答了“谁说陕西没好茶”和“陕茶何时能出山”的问题,唯有差异化企业自主品牌,才能带动和辐射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午子公司创立品牌文化,以“弘扬中国绿茶文化,振兴民族绿茶经济”为经营宗旨,以绿色、环保、健康、文明为理念,履行“让好茶者喝上好茶”的消费承诺,着力构建“喝午子绿茶,品盛唐文化”的品牌文化,确立午子绿茶品牌文化,专注打造真品牌绿茶,成为陕西绿茶差异化品牌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