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讯:又是一年春茶时。历久弥新的茶文化,囊括传统儒释道,而今又展现出一种趋向自然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南茶北引”使得山东在几十年之内成为茶产业链的重要成员。日照绿、崂山茶、灵岩茶等相继出现或复出。
近日,本刊记者赶赴青岛、日照等地茶厂、茶园,解读春茶生产全过程以及独具特色的饮茶文化。
从明前茶到雨前茶,“南茶北引”的山东格局
近日,海阳市明前茶上市。受倒春寒影响,今年的明前茶产量有所下降,价位上涨到四五千元一斤。
明前茶算得上是绿茶中品质最好的,走的是高端市场。但是今年海阳绿茶受倒春寒影响,茶树的产茶期晚20多天,产量也有所下降。
山东地区较大规模茶树种植是从唐朝开始的,晚唐时饮茶之风日盛,五莲、胶南、泰安、济南长清灵岩寺一带陆续有了茶园。然而由于气候寒冷,千百年来茶叶产量极低,直到50多年前的“南茶北引”。
“南茶北引”彻底改变了山东产茶的历史和现状。一个不产茶(或极少)的省份,茶叶产量目前在全国排名第16。1966年春,还是临沂代管县的日照种茶8.7亩,因冬季遇到持续干旱和低温,双庙和安东卫北山种植的茶树成活了2.3亩。这2.3亩茶树便是今天日照绿的根源,也是“南茶北引”的“活历史”。
“南茶北引”依旧在继续。最新的案例是在2002年,烟台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在海阳市实验“南茶北引”,目前海洋茶园面积达到6000亩,年产干茶100吨,产值1000万元。
春天尝新茶,从清明前提前到春分前甚至于春节前,为了防止“倒春寒”的不期而至,茶农们心急如焚,早一天,再早一天,把刚刚露出的尖尖嫩芽采摘下来,于是,早茶越来越早了。于是,大棚茶的出现改变了茶叶格局。
山东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茶叶消费大省,每年茶叶消费量在3.5万吨左右,而全省的茶叶产量不及其一半。以日照为例,其总共15万亩的茶园比不上福建等地一个县的种植面积。于是,各种假冒伪劣层出不穷。
传统意义上的崂山茶,种植面积大约2万亩,年产量大约1000吨,80%的崂山茶主要依靠礼品、关系、亲友、团购等渠道销售,在市场上流通的最多不过200吨,而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崂山茶大约有4000吨,假冒的崂山茶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一杯茶里的儒释道
一件事物传承千年,我们消费的也不再止于事物本身——品咂绿茶,更多的品咂茶文化的核心。
绿茶不断进阶——由功能性饮料,到变作陆羽《茶经》中士大夫美学;从汉唐帝国时期以东方文明的形象文化输出,再经由宋徽宗以及宋代文人、僧人和道士的演绎和茗战,绿茶最终形成包含了儒释道各家精髓的“茶文化”,茶禅一道传入日本,成为中国独具一格的文化符号。
没有哪一种植物被赋予如此高的文化内涵,儒释道之于茶,在山东亦有着很好的体现。
道无所不在,茶道只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老庄的信徒们欲从自然之道中求得长生不死的“仙道”,玉川子“乘此清风欲飞去”,借茶力而羽化成仙,是毫不奇怪的。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称的崂山,作为道家文化的重要基地,其崂山茶也有着悠久的传统。
茶文化能成为一种极其广泛和普遍的社会文明,与它能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次有很大关系,如宫廷的茶宴、士大夫的茶会、市民层的茶饮、乡间的茶俗,还有僧侣的茶禅、隐逸者的茶趣。前四个层次都和儒教茶文化及其思想有极大关系,它们基本上是以儒教观念为指导的,所以说儒教茶文化为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毫不过分的。
主打儒茶品牌的日照“圣谷山”绿茶,成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文化世界行”合作伙伴,成为儒茶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大千称,“圣谷山与孔子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据传孔子曾于圣谷山向七岁项橐求学问教,小项橐被后世称为‘圣公’,圣谷山也由此得名。”
如果说道教体现在源头,儒家体现在核心,佛教禅宗则体现在茶文化的兴盛与发展上。
中国的茶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了真正的“禅风禅骨”,其次,禅佛在茶的种植、饮茶习俗的推广、饮茶形式传播及美学境界的提升诸方面,贡献巨大。所以,没有禅宗,很难说中国能够出现真正意义的“茶文化”。
济南灵岩寺内有碑刻:“身在净土上方界,闲观野鸟鸣幽谷,顿觉超俗话新茶,再整衣冠拜佛牙……”记录唐宋饮茶文化,其“新茶”即是指灵岩茶。
中唐时期的著作《封氏闻见记》卷六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是关于饮茶之风形成过程的最早、最系统的记录,它明确地指出:茶道、茶文化始于灵岩寺。
而今,儒释道之于茶,已被忙碌的国人逐渐遗忘又逐渐拾起。形形色色的“茶道”开始上演,期待赋予茶新的内涵和外延。
相关链接:山东茶业基本状况
数字山东:平均亩产量全国第10
2011年,山东省茶园总面积达28.23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9.02万亩。茶叶总产量1.07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60%以上。我省茶叶总产量在全国19个产茶省中排在第16位,茶叶平均亩产量排在第10位,全国茶叶平均亩产值1850元,而我省茶叶亩产值在6000—10000元。目前全省共有14个市有栽培茶园,12个市产茶,产量位居前三位的是日照、青岛、临沂,其中,日照的产量远超过其他市的产量之和。
半岛:日照茶、崂山茶、潍坊茶三足鼎立
上世纪60年代,“南茶北引”工程以胶南市海青、黄山为中心,先后分出了东、西、南、北四大分支。东支大规模东进,发展成为崂山绿茶;西支大范围西扩,发展成为五莲绿茶;南支一路南下,发展成为日照绿茶;北支缓缓北上,发展为诸城绿茶。
南茶北引,是齐鲁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现在日照茶、崂山茶、潍坊茶三足鼎立局面日渐形成,三者是山东茶的优秀代表,而且同处于半岛城市群板块。而胶东半岛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微酸性,保证了山东可以种茶,可以种出很好的茶。
内陆:从灵岩茶到临沂茶
在山东内陆,也分布有茶区,如济南长清灵岩寺周边。由于灵岩寺的山泉十分甘洌,而引用灵岩寺名泉之一的“袈裟泉”浇灌的茶树,郁郁葱葱,鲜美无比。从此茶树采摘的茶叶,制成高档的有机绿茶——灵岩茶。
临沂是又一个种茶大市,是与崂山并肩,是最早实施并成功种植茶叶的北方城市,目前茶叶总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不过由于背靠种茶“大佬”日照,据临沂当地茶企估算,目前有2/3的临沂茶流进了日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