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您的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山东 > 正文

走进乳山茶园,探访威海茶叶安全生产过程

时间: 2013-03-11 09:16 来源: 威海日报 作者:刘元玉 王兆顺 王

走进乳山茶园,探访威海茶叶安全生产过程

丁乐赴(中)在茶园向农业部门技术人员介绍茶园管理情况。本报记者 刘元玉 摄

  3月9日讯:天气渐暖,万物复苏,采茶的时节也到了。3月7日,记者走进威海茶叶主产区乳山,探访威海茶叶的安全生产情况,了解乳山绿茶的生长环境、茶园管理和采摘加工。

    茶园:统一管理保质量

   “截至2012年,我市茶园总面积21144亩,其中采摘园12100亩,鲜茶叶产量1873吨,荣成绿茶和乳山绿茶均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路上,市农业局果茶站副站长王林军告诉记者。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乳山市正华茶场茶园生产基地,茶农刚采摘完今年的第一茬嫩芽。“这是早晨刚在这个大棚内采摘的嫩芽,工人正在进行加工,由于数量有限,每天只能产半斤干茶叶。”正华农林科技示范园有限公司经理郑宝刚说。在茶园管理、采摘过程中,他们决不用使用农药,全部采用人工除草,一律使用有机肥,产品已经通过了国家有机茶认证……问及茶叶安全生产,郑宝刚打开了话匣子。

    据乳山市农业局果茶蚕工作站站长曹洪建介绍,就生产环节而言,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安全隐患,包括有害微生物残留、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威海自然条件独特,茶园生态环境良好,控制茶叶质量安全较为重要的关键点是控制农药残留。”王林军说。

    在茶叶加工车间,郑宝刚介绍说,在采茶之前,他们先进行茶叶农药残留检测,合格后再进行大规模的采摘;工人进入车间内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炒茶时,杀青、揉捻、干燥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为了保证茶叶质量和口感,我们还建设了两座冷风库,用于储存加工好的茶叶。”郑宝刚说。

    据了解,正华茶场采取统一管理模式,将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都张贴在茶场显要位置,建有田间管理记录档案、茶叶销售和收购记录档案等,并专门设有茶叶研究所及检测化验室,负责农药残留检测、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等,并将检测结果同步传输到市级监管平台。

    在坐落于乳山的山东省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茶叶进行检测。工作人员介绍,乳山茶叶企业建起了茶叶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茶叶上市前将可追溯标签粘贴到茶叶包装上,实行条形码质量追踪,并为部分企业配备了相关质量追溯设备。

    茶农:不能砸自己的牌子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乳山大孤山镇上夼村,茶农丁英平正在茶园内给茶树浇水、除草。“天渐渐暖和了,得赶紧浇水、追肥,4月中旬就可以采摘鲜茶了。”丁英平笑着说,他2004年开始种植茶园,已加入了大乳山富民茶叶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提供鲜茶,2亩茶园现在每年能收入2万多元。

    谈到茶叶的安全生产,丁英平有自己的理解:茶叶安全事关紧要,更不能糊涂到砸自己牌子。“我们茶园一律不用农药化肥,使用有机肥是我们茶农管理茶园的不成文规定。”丁英平说。大乳山富民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乐赴告诉记者,为了保障茶叶质量,他们收购社员鲜茶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统一加工和销售。

    记者了解到,我市的茶农是以合作社的形式抱团闯市场,茶叶的加工销售都依托合作社统一完成,茶农保障鲜茶的供应质量即可。“我们一直积极引导茶农加入合作社,这样的好处是有利于保障茶叶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王林军说,这也是我市茶叶生产的一种有效运作管理模式,合作社统一生产标准,进行产品认证,打造品牌,目前全市有近3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

    据介绍,为了保障茶叶质量,我市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思路,在茶叶生产管理、原料收购贮存、产品加工包装、成品运输出口等各环节建立完备的管理档案,发现质量问题时,根据信息源迅速启动追溯程序,对首次出现问题的基地和企业亮“黄牌”、召回产品、限期进行整改,再次出现问题的亮“红牌”、撤销基地备案、停产停业整顿。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