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您的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山东 > 正文

沂蒙老区出了个27岁“女农场主”(图)

时间: 2013-02-20 09:39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杨青

沂蒙老区出了个27岁“女农场主”(图)

“女农场主”王君正在大棚里查看茶苗生长情况。

2月20日讯:记者春节期间在老家沂蒙山区,除了感受那固有的年味之外,还有一位27岁的沂南县“女农场主”走进了记者的视线。通过她,记者感受了一把“家庭茶场”的魅力。

  今年27岁的王君,从不满20岁就跟着父亲学习茶叶的种植、销售,早已是当地人熟知的“老茶农”了。除了在老家沂南县大庄镇南双泉村有自己的10亩茶园,在附近村庄还有四五十亩租种的茶地,不久前又在离孟良崮不远的双堠镇,租种了一个自然村所有45户农民的300亩地。

  双堠镇三面环山,气候适宜,经过对土壤的检测,特别适合茶叶的种植。再过一个多月,王君精心培植的茶苗就会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这片山里的土地将变成一片绿油油的茶园。不但如此,到时村里常年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可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参与到茶树种植和管理中来。这是王君的愿望,因为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民外出打工,一年拿不回几个钱,而且离家很远,无法照顾老人孩子。原来一亩地一年也就是3000元左右的收入,种茶以后一亩地收入会过万。“所以我有信心吸引村民们回家,挣钱多,离家又近,有这么一个农场,很值。”王钧自豪地说。

  说到茶叶的种植,王君说其实她要感谢她的父亲王武江。曾经是下岗职工的王武江,为谋生苦学茶艺,1996年开始种茶树后,很快成为“临沂市十佳制茶能手”,炒制的“诸葛亮名茶”名扬老区,王君就跟着父亲学育苗、学种植、学炒茶、学销售,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场“一把手”。

  据她介绍,目前她家经营的这个新型茶场,源于茶叶合作社。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她们五口之家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王君就把自己所学到的技术教给参与生产的农户,如今已经有社员近300个,这些人也因茶而丰收。王君说,从与农户签订茶叶种植销售的合作社模式,到“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对茶叶种植技术的要求会更高;这种特色农业种植,也将由粗放型走向精细化,她的茶场将借此全面推广有机茶、生态茶,“说不准将来小山村里还会走出一批茶状元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君现在每天都会到参与育苗的农户家中查看指导,她要把最好的茶苗种到孟良崮山下,让沂南县这个诸葛亮老家的茗茶走出老区、走向全国,这位27岁的“女农场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