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春雨初霁,阳光和煦,正是采摘“明前茶”的绝佳时期。这也是邹方晴一年最忙的时候,因订单太多,生产忙不赢,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跟客户说:“对不起,再等等。”
邹方晴是隆回县一都云峰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看着制茶车间色泽翠绿、叶芽肥硕的“明前茶”,回想起回乡投资茶产业4年终有回报,邹方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邵阳市是湖南的老产茶区,有很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尤其红碎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在市场经济中,因机制不畅、管理落后,逐渐失去优势。
近年来,一批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返乡邵商开始对邵阳茶产业进行改造,个转企、建茶园、建品牌、建厂房,借船出海,取得显著成效。
2018年,邵阳市提出全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邵阳红”,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茶叶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2019年,“邵阳红”茶又列入邵阳市2019年品牌建设重点,标志着邵阳茶业的又一个春天来到了。
老茶区新发展
隆回县司门前镇,高海拔,长年云雾缭绕,土地富硒,无污染,很适合有机茶的生长。由于缺乏品牌和渠道,2015年前,村办茶厂一直只生产毛茶,为外地品牌茶企供应原料,附加值很低,濒临倒闭。
2015年,在外经商的邹方晴夫妇回乡,见这么好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投资创办隆回县一都云峰富硒茶业有限公司。4年时间,新开茶园1000余亩,引进黄金茶等新品种、建标准化厂房、购自动化生产设备、注册商标品牌,2018年实现销售1200余万元。“今年早春茶价格比去年上涨了三分之一,达到2400元每公斤,相较卖毛茶时,价格翻了近10倍,还供不应求。”邹方晴告诉记者。
据《邵阳市志》记载,邵阳自舜皇起开始制茶,晋代邵阳茶已成产业,明朝开始历代贡茶,洞口、隆回、城步、武冈、双清区等9县(市、区)均产茶,桂丁茶、云山云雾茶、古楼茶古为贡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碎茶样在洞口茶铺茶场研制成功,“邵阳红”碎茶全部出口欧洲,出口量占全省红碎茶出口量的三分之二。
邵阳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科科长信和文告诉记者,近年来,邵阳市茶产业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迹象。种植品种多样化,黄金茶、白茶等受市场欢迎的品种种植面积扩大;个体作坊转企业增多,过去两年,全市11家企业个转企;品牌品质提升,茶农增收,茶企增效;新鲜血液注入,一批有资本有经验的返乡邵商、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纷纷进入茶行业,为邵阳茶产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邵阳市茶产业增长迅速,到2018年底,全市有种植茶园13.5万亩,产茶8000余吨,实现茶业综合产值35亿元。
新血液新思路
3月30日,暖阳铺洒茶园,在洞口县古楼乡古楼村的茶基地,茶农采茶忙。
村里不到500米的距离,两家茶企相对而立。80后的洞口奇山茶厂总经理肖奇山与95后洞口古楼龙凤茶厂总经理林莹,既相互竞争又是朋友。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将历代贡茶古楼茶推广出去,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领乡亲致富。
两人的父辈均是做了一辈子的茶,是远近有名的老“茶匠”。肖奇山回乡前是一家外资企业高管,懂市场销售、善于品牌管控;林莹大学毕业后,立志回乡发展茶产业,有知识、有激情、有创意,多次参加省、市创业大赛并获奖;“老‘茶匠’+新传人”的模式,将品质和市场相结合,极大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像林莹和肖奇山一样情况的不少,新宁崀山茶业公司、绥宁金水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城步蒙氏茶业公司等均是年轻人当家。”信和文介绍,他们注重茶叶品质、生产环境、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策划营销、线上线下结合,敢想敢干,为邵阳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
洞口古楼云雾茶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阳市茶业协会会长肖冬红表示,新生力量是产业的未来,邵阳市茶产业的发展,需要相互抱团、借船出海。2018年,邵阳市共组织全市11家茶企21次走出邵阳,参加全国、全省的各类茶展茶会,有3家茶企网上销售占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2018年,邵阳市提出茶产业发展目标,至2025年,建设优良茶园面积20万亩,开发利用野生茶10万亩,产量5万吨;发展类茶作物,培育龙头企业,开设特色茶馆,茶旅结合,实现茶叶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
今年,邵阳市将进一步修订《邵阳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5)》,以名优绿茶和红茶为重点,重点建设四大茶叶优势区域,即生态富硒茶区、城步峒茶区、桂丁茶区、高山野生茶区。打造洞口县古楼乡、隆回县司门前镇、新宁县丰田乡3个茶叶特色小镇。开辟崀山-紫云山-舜皇山等7条“邵阳红”茶旅游线路,以旅兴茶,以茶促旅。
(责任编辑:信息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