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您的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湖北 > 正文

保康通过农业标准化 提高茶叶等农产品产量品质

时间: 2014-07-08 09:55 来源: 未知 作者:admin

  2014年1月,湖北保康核桃成功申报第八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保康县核桃种植面积将达到4万公顷,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丰产期核桃年产量将达6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18亿元,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

  保康地处鄂西北山区,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也是国家新世纪扶贫攻坚重点县。这里生态环境天然原始,森林覆盖率达68.9%,自然资源丰富,特产众多,茶叶、烟叶、核桃、木耳、香菇等久负盛名。但由于受交通、市场、环境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保康县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撑起了半壁江山。

  近年来,保康县质监局紧扣山区实际,充分履行职能,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富民强县的工作新路子,那就是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把农业基地作为工业发展的“第一车间”,以标准化为桥梁纽带,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

  该局围绕农业特产狠抓示范项目申报,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优选烟叶、茶叶、核桃和反季蔬菜等项目作为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向湖北省质监局申报。其中,烟叶、反季蔬菜和茶叶分别被列为国家第六批、国家第五批一类、二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

  为使烟叶、茶叶、反季蔬菜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真正抓出成效,该县出台了《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完善了严格的目标考核体系,对示范区建设实行一个阶段一检查、一个阶段一通报、一个阶段一结账,确保了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按计划、高标准推进。同时,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法,在11个乡镇中确定了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并以责任书和合同的形式明确了示范点、示范面积,根据取得的成效,在该县范围内推广实施。

  2010年,保康县烟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验收。据了解,通过3年示范建设,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46亿元,进行水利设施改造,基本实现了烟水配套,更新改善农产品检测设备50余台(件),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烟叶产业逐步成为该县农业特色产业中发展最稳定、体系最完善、种植水平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骨干产业。

  在示范区试点成功的经验基础上,保康县质监局聘请了13名茶叶、烟叶、反季节蔬菜及标准化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先后起草发布了《金峰优质烤烟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反季节包菜、大白菜、萝卜生产技术规程》等18项技术规程。为确保这些标准的顺利推广,该局一方面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生产技术标准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加大了对广大种植户的培训力度,聘请了生产技术员,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户指导相结合、现场示范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对生产种植进行具体指导,使示范区内家家有标准资料,户户有技术明白人,确保了种植户按标准组织生产。

  在服务保障工作方面,保康县紧紧围绕烟叶、茶叶和反季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四大保障体系:建立物资供应保障体系。严格烟叶、茶叶和反季蔬菜生产投入品的管理,对示范基地的种子、烟苗、化肥、农药、地膜等所有的物资,由相关部门和龙头企业负责统一配送,专用物资统供率达到了95%以上;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加大化肥、农药等农资打假力度,通过技术手段,对烟叶和茶叶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样检测,确保烟叶收购验级标准顺利实施;建立科技服务体系。以专业技术人员、乡镇协管员为主体,从生产到销售,全程为农民提供各项生产技术指导;建立财政保障体系。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予以倾斜,烟水配套、烟路配套、烟炉改造以及老茶园改造、有机茶基地建设等基础设施总投入达到8000余万元。此外,县财政每年还拿出近200万元,烟草公司等龙头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拿出近400万元用于示范区建设、种植户补贴和奖励,有力地调动了镇、村、户各个层次建设示范区的积极性。

  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保康的茶叶、烟叶、反季节蔬菜在产量和品质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产业效益及生产能力得以增强。据介绍,实行标准化生产以来,该县茶叶单位面积增产20公斤,平均增产30%,有机茶基地面积占到茶叶总面积的30%,高档茶叶品质提高了10%。(杨汉东 李晓阳本报记者 张 华)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