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讯:当氤氲的山雾散去,车云山便沐浴在灿烂的朝霞之中。
车云山座落在浉河区吴家店镇、董家河乡与湖北省随州市草店镇三镇接壤处,平均海拔647米,终年云雾弥漫,盛产绿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发祥地。所产绿茶,早在唐代就作为宫廷贡品,深受历代政界要人、文人墨客青睬。由于有独特的生长环境及生长周期,车云山毛尖以“芽壮,叶厚,香高,味浓,耐冲泡”而闻名,在全国十大名茶中,信阳车云山毛尖独树一帜,被誉为“毛尖极品”。清光绪年间,有一贡生程悌,观车云山美景后赋诗赞曰:“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常伴山中客”。缘此,后人就把生产好茶的董家河一带的山峦,改名为“车云山”。 车云山村也因此山而得名。
车云山群峰挺拔,山势巍峨,苍山青翠,巨石嶙峋。特别是千佛塔、青龙寺、瀑布崖、卧虎石等景观把车云山点缀得更加美丽。这里处处林木蓊郁,清泉长流,美不胜收。车云山是典型的无粮村,村里只出产茶叶、板栗、木耳和少量的蔬菜,全村人吃的粮食全都靠从山外“进口”。改革开放以前,进出车云山的道路全都在悬崖边上,稍不留神就有滚下山沟的危险。因此,车云山的茶叶、板栗等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外面客商也走不进来,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十分困难。
困难就在眼前。车云山人深知,走出去就是海阔天空,而困在原地就是一盘死棋。祖祖辈辈肩扛手提的经验告诉他们,唯有跨越发展,才能摆脱贫困,要想富就必须先修路。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车云山的山山岭岭,也吹动了车云山人的心。“就是虎穴龙潭我们也要闯出去!”车云山人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唯有豪情多壮志。1987年,不屈不挠的车云山人开始劈山修路,不久,一条蜿蜒的土公路便通向了山外。从此,车云山茶叶走出深闺,进入寻常百姓家,车云山人也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代。
如今,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直通山外,电话、网络已覆盖整个山村。车云山村村主任周家军自豪地说,1988年以前村里还用柴油发电机发电照明、生产,随着全村茶园面积的扩大和茶叶产量的不断提高,供电用的变压器已由当初建设的30千伏不断升级到50千伏、100千伏,直至今年3月份又升级到了250千伏。这个拥有157户茶农、600余人的小山村,已与山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把茶叶销往全国各地,2012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上万元,成为我市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今天,当中央强农惠农富农的阳光照耀在车云山,车云山又焕发出勃勃生机。站在车云山山顶,看着满目苍翠的绵延群山,车云山人已把发展茶产业、建生态文明家园的梦想写在车云山顶上更加高远的天空。 (原题《阳光照耀车云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