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刚刚过去的四月份的潮州凤凰镇最热闹。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茶、晒茶、炒茶、烘焙,这段茶叶采摘的高峰期,被当地人称为“茶冬”时期,也是凤凰镇一年中的用电高峰期。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茶叶产量的增加,茶农们制茶的方式逐渐由手工转为电器代替,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也成为了制茶的重要条件之一。
去年3月,广东电网公司投资3.27亿进行农村过载配变专项改造后,农村供电可靠性得到极大提高。如今,机械化作业,茶叶产量增加;可靠的电力支持,茶叶品质提高,今年凤凰镇的“茶冬期”,茶农的笑容更甜,腰包更鼓。
让茶农服下“定心丸”
凤凰镇是中国茗茶(乌龙茶)之乡,凤凰茶是凤凰茶农赖以生存的基础,茶品质极佳,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特点,这与其制作技巧密不可分。采制、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和烘焙7道工序环环紧扣,每一工序稍有疏忽,成品品质急剧下降,价格也会相差甚远。茶农们辛苦一年,只为茶叶能够卖个好价钱。
茶农们的愁苦和担忧被政府和当地供电局都看到了眼里。为了给茶农提供良好用电环境,保障他们的稳定收入,当地政府和潮州供电局携手,对凤凰镇开展大规模农网改造。
2012年,潮安供电局耗资50多万,为凤凰镇青麻园村架设了一条10kV线路——青麻园支线。在没有青麻园支线之前,青麻园村的茶农用的是私人小水电,电压非常不稳定,制作出来的茶质量不高,秋茶每斤批发价大约只有七八十元,现在电压稳定了,制作出来的茶质量好了很多,每斤能卖到一两百元,村民们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升。不仅如此,青麻园支线的架设,也让村民放心地用上大功率家电,家家户户几乎都添购了液晶电视机、电冰箱等等,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目前,110kV凤凰变电站正在筹备当中,届时,将对10kV出线进行全面改造,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同时增大线径,新增一回10kV出线,解决10kV线路超负荷问题和部队等重要用户的保供电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也为凤凰镇每年15%的用电量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潮州潮安供电局副局长郑贤国表示,随着凤凰镇用电量的增加,将继续加强对配网线路及台区的改造,个别电压偏低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改善,我们只希望在“茶冬”期间,让茶农服下“定心丸”。
“茶冬期”的特殊呵护
凤凰镇茶叶产区特别是高档茶叶的产区集中在高山上,且山区用电带有明显的季节性。除了“茶冬”时期,平时凤凰高山上的用电量是少之又少。高山上的公用台变容量偏低,加之三、四月份雷雨频发,地处高山容易遭受雷击。通往高山的道路蜿蜒崎岖,汽车都无法通行,平时进行线路及台区的维护以及障碍的排查都大费周折。
“茶冬”特殊期,凤凰供电所制订“春茶”保供电方案,给予特殊时期的特别呵护。
10名员工组成了应急抢修队伍,在“茶冬”期间,加强对线路的巡视,特别是对蜿蜒盘旋在高山中、全长约40公里的凤溪线进行重点维护。整个三、四月份期间,巡线、抢修就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农户们用电遇到故障,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故障现场。“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只要有报障电话来,第一时间就要出发,因为停电时间越长,对茶农造成的损失就越大。”
在平时没有抢修任务的时候,应急抢修队伍的成员们则分区分片地对变压器进行“蹲守”,定时对变压器进行红外线测温,防止用电过多导致变压器烧毁。“这大山里,懂电的人不多,这些小伙子还会经常帮忙检修这些制茶的设备,少了他们,我们这茶还真做不出来。”乌岽村的文国聪大叔望着刚烘焙出的新茶,心头的高兴溢于言表。
凤凰镇的“茶冬”期随着4月份的结束也渐渐接近尾声, 整个茶冬期都没有出现因为停电而茶叶制作受影响的情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