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热线:010-66094172(周一至周五 9:00-17:00)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您的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信阳茶与鸡公山

时间: 2022-01-26 10:08 来源: 信阳市鸡公山管理区管理 作者:姜传高

信1.jpeg

信阳茶与鸡公山有着深厚密切的渊源

信阳茶兴于唐代,“茶圣”陆羽著有《茶经》第八章“茶之出”指出:淮南以光州上(原注:生光山县黄头港者与陕州同),义阳郡舒州次(原注:生义阳钟山县与襄州同。唐朝时钟山县包括灵山、鸡公山、李家寨、广水、应山一带。当时义阳郡领罗山、信阳。)

《唐书地理志》载:“义阳土贡品有茶”,不难看出,在当时,信阳茶已作为贡品上贡朝廷,不过此时的信阳茶还属于团茶,呈饼状,称“大馍茶”。

到了北宋年间,对品茗颇有建树的苏东坡更是在信阳茶山的云雾环绕之间,由衷感慨:淮南茶,信阳第一!

清代《信阳县志》、民国《重修信阳县志》特别点出:“柳林大茶沟、中茶沟、小茶沟等处尚有唐宋遗株(古时鸡公山大茶沟、中茶沟、小茶沟为柳林所辖)。”

鸡公山茶沟,以茶驰名,以茶为地名,载入史册。如大茶沟、中茶沟、小茶沟、茶冲口、茶坊、茶坡等,并且印入舆地志和50000:1的地图。大、中、小茶沟分别为8、5、4公里。茶沟分布在海拔300-500米的山坡上。中茶沟西端称为茶冲口。从李家寨南侧入大茶沟的岔道口称为大茶沟口。

从上述典籍中可以看岀,“贡茶”就出在鸡公山茶沟,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化而成为土贡品。

信2.jpeg

考察纪实:经鉴定证实鸡公山是信阳茶的发祥地

2003年7月21日,鸡公山风景区资源调查组进入茶沟调查。在旗杆石胡湾靠公路西侧山坡,距公路200米,坡度50度,坡向西北,发现古茶树,最大一株根围94厘米,直径30厘米,树高4米,5杈萌生,树龄500年以上。经林业专家、高工王道普查对《中国植物图鉴》为柃木茶。附近村叟称之“三棱茶”、“神仙茶”(因能治小病,故称)。从此,古茶露芳容。

2009年4月全国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又在鸡公山大茶沟大滴水上沿清凉寺发现一株古茶树,亦为柃木茶。茶树在海拔700米,离地20米。根围88厘米,直径28厘米,树高5米。

在信阳市政府的关怀下,信阳市文物局委托河南省林产品质量监督站材科院院长朱延林和该站检测专家钱世江等人亲临鸡公山古茶现场査看原株。钻取生长年轮进行树龄鉴定,对生长锥样品分段、软化、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测定树龄在400500年之间。这是在明代时期被砍伐后的萌生枝,之前又有多少年?这正好吻合了典籍中记载的唐宋遗株。

从上述历史记载和现代手段检测,可以认定鸡公山为唐甚至唐朝以前的古茶区,唐朝土贡品为柃木茶值得信赖。

2009年8月10日,信阳日报把新发现的古茶称为:“信阳首次发现古茶树,对研究我国茶区分布,茶叶生产、传播和信阳茶的历史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是信阳茶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为打造信阳中国茶都文化品牌提供了新的实物佐证。”尔后,《中国环球旅游报》以“信阳毛尖活化石”为副标题、“鸡公山古茶树”为醒目标题向世界报道。

信3.jpeg

信阳毛尖与鸡公山的关系

信阳毛尖是义阳古茶的升级换代产品。信阳茶,始于东周,盛于唐宋,衰于明清。明末,茶税重,茶价低,加之兵灾匪祸,茶园荒芜,茶树被砍伐殆尽。

清末,鸡公山景区甘家冲秀才甘以敬,字周原(18651915),受康梁变法维新的影响,鼓动绅商和知识分子兴办实业。1902年,他从湖北咸宁,安徽六安、麻埠购买茶籽,在雷震山北坡开荒种茶30亩。1903年成立了元贡茶社。这是信阳有史以来第一个茶叶生产组织。甘以敬又鼓动他的亲朋好友、商人和信阳商会会长王子漠(秀才)集资入股,每股5串,操办茶场。1910年从杭州买来茶籽在车云山植茶80亩,1911年在甘家冲,1912年在东双河,1913年在谭家河,1915年在浉河港,1919年在黄龙寺,如火如荼地大办茶园。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奖,击败了印度。由于战乱和军阀混战,茶叶在世界销售方面占得份额很低。如今信阳已是中国重点产茶区,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城市。

甘以敬创建了信阳首个茶社,推举王子漠为社长。他的创业精神和高风亮节的品德,信阳人民永远怀念他。信阳市人民政府在浉河南岸、彩虹桥南头西侧的“茶之韵”公园为他树立一个铜像,让他的精神永驻。碑文如下:

《元贞茶社》是晚清儒生甘以敬,信阳李家寨人氏,受康梁影响,为振兴实业,办茶店,开书肆,拓荒植茶。光绪二十九年于信阳震雷创《元贞茶社》,此乃华夏第一茶社也。

信4.jpeg

茶何时传入鸡公山区?

史载:“茶源于云贵高原,西周入豫,东周入淮。西周起于公元前11世纪,止于公元前770年,都城在陕西岐山附近;东周起于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256年,都城在河南洛邑(洛阳)。

入淮,指从淮源(距信阳不足一百公里)向东延伸至大别山一带。鸡公山茶沟是属于早期植茶区域,具体年代失考。但鸡公山茶沟至今仍有唐宋遗株来看,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悠悠岁月,逐步形成信阳茶的特质,有人把鸡公山唐宋遗株称为信阳茶的“活化石”并不过分。

茶的传播渠道有二:①自然传播:鸟、兽、风。②人为传播:道徒、僧人参禅打坐,产生困意,靠茶提神,因此人工传播多从寺庙植茶开始。鸡公山景区的灵山寺、龙泉寺是唐宋遗株的古寺,其植茶历史比较早。路线:①沿云贵高原山脊,经川陕山脉向东延伸,即大巴山-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入皖。②水路,从云贵高原,沿金沙江(长江上游)-进入沿长江地区,一直传播到苏、浙、闽。因秦岭高峻,加之气候不适,不宜生长。从秦岭折南,顺汉水至襄樊和义阳。由于天时地利,义阳发展为古今名茶区。这个插曲以鸡公山茶沟为起始点。

从以上所讲事实可以得出结论:信阳茶与鸡公山有着深厚密切的渊源。古代义阳土贡品源于鸡公山。古茶树为信阳毛尖活化石。鸡公山是信阳茶的发祥地,约有2700年的历史。

信5.jpeg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