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发了一组平乐瑶族姑娘制作柿饼的推文。推文一出,引发了国内外朋友的广泛关注,图片中的大发瑶族乡福瑶村也成了“网红”。福瑶村位于大发瑶族乡北部,全村辖10个自然村,有6个“过山瑶”居住点,其中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近年来,福瑶村在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雷荣珍的带领下,以绩效管理为指挥棒,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养产业致富,增强了民族地区工作的活力。
当好“亲善大使”,促民族团结一家亲。雷荣珍紧紧抓住创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机遇,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专项绩效考评为契机,她把民族文化的内驱力注入人大工作中,增强了人大代表工作的活力。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雷荣珍在“盘王节”等节庆日,借助长鼓舞、香龙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民俗文化活动,用“山歌”传唱民族政策,使基层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党的教育、感受党的温暖,增强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
做好“主引擎”,精准选好致富路。雷荣珍根据福瑶村依托山多地广林茂的资源优势,通过产业绩效发展相关政策,找准了特色种植发展的新路子,她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瑶山柿子、甜茶叶、水栀子、瑶乡红米等特色产业种植,逐步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村民人均年收入从过去的3000元提高到如今的1万多元,开创了瑶山脱贫致富的新天地。在此基础上,雷荣珍积极探索“人大代表+专业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的“五加”新模式,发展本村最具特色的柿子、甜茶叶种植,并成立了大发福瑶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积极探索柿子、甜茶叶等特色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招商引资,引进电商,努力从产量、质量和效益等方面提高
瑶山特色产业的知名度,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做好“领头羊”,努力修通便民路。福瑶村委有六个“过山瑶”聚居点,村民散居在多个山头,各自然村之间的道路坑坑洼洼弯弯绕绕,成了村民出行的“拦路虎”。为解决好村民行路难的问题,雷荣珍带领村两委干部、人大代表无数次地深入到群众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员群众出资出力投入道路修建。凭着一股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谋发展的干劲,依靠道路交通绩效发展政策,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由村民多筹一点”的方法,2014年以来,雷荣珍带领村民自筹资金90余万元,完成了养牛坪环村路、雷家村环村路、平山路、旱冲至牛塘背机耕路等8条村级道路的休整和硬化工作,累计长度达20.5公里,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做好“稳压器”,积极调解矛盾纠纷。为进一步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雷荣珍主动将“双提升”工作列入村级年度绩效考评体系中,带领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建立了全村矛盾纠纷网格化调解机制,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清楚地了解矛盾缘由、掌握矛盾苗头。同时雷荣珍经常利用农闲时间深入群众家中化民怨、顺民意、解民忧,把一些容易产生重大问题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小事不出自然村,大事不出行政村。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老百姓见到雷荣珍都是交口称赞。五年来,福瑶村委从未发生过刑事案件,也未出现过非法上访等现象,是名副其实的“五无”村庄,平安家园。
“人民群众选我当代表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责任,我把老百姓的大事小事都当成自己的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雷荣珍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县人大代表,将始终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积极履行代表的职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