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热线:010-66094172(周一至周五 9:00-17:00)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您的位置:协会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从“实”字看遵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2-01-04 10:57 来源: 人民网 作者:admin

潭1.jpeg

湄潭万亩茶海

走进贵州湄潭七味茗香茶叶出口有限公司车间,加工线上红茶制品的茶香扑面而来,几个工人熟练地把红茶成品打包入库。

虽处寒冬时节,不是采茶旺季,但遵义茶叶加工企业却忙得热火朝天,他们正利用茶农们冬季茶园管护修剪下来的嫩枝叶,通过新的制茶技术,生产出口颗粒红茶,书写了一首茶叶漂洋过海的兴业富民诗。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遵义始终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以稳扎稳打的真抓实干,推动小小茶叶成长壮大为优势产业。

忆往昔,万亩茶海,春潮涌动,碧波荡漾,风景如画。看如今,黔北一隅,茶园标准建设与质量安全坚守并驾齐驱,遵义茶叶风行天下、热潮市场,更实现出口“曲线”的逆袭上扬、强势增长,生态、安全、干净、优质等等都成为遵义绿色“金不换”的代名词,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不动产”。

依托资源禀赋夯实基础

今冬瑞雪,一亩亩茶园经过银装素裹的洗礼,焕发出期待早春到来的生机与希望。

在湄潭县湄江街道核桃坝村的茶山上,农业技术干部正为茶农们开展茶园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培训。核桃坝村村民何超家说:“这两年在村合作社的带领下,技术有帮扶,销路有保障,我们茶青的质量和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今年茶青价格普遍比去年高一两成。”

“我们的茶园都是按照欧盟标准建设,统一茶园投入品使用,科学实施管理,茶青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在100%以上。”遵义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干部唐林自信地说。

干部群众的“实话”道出了遵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招:依托资源禀赋夯实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产业发展,亦是如此。近年来,遵义始终把茶叶“质量”和“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茶园管护上,积极推广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茶园专用肥施用等绿色生产技术,推进雨林联盟认证和欧标茶园建设,用心守好遵义茶干净生态品质。

20年来,遵义茶叶是镶嵌在黔北大地上的绿色“金不换”,也是大自然“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盛产好茶的珍贵馈赠。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一届接着一届干,持之以恒推进茶产业稳步发展。全市茶园面积从不足30余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00余万亩,挖掘发现古茶树50余万株,茶叶综合规模位居全国第1位,湄潭县连续蝉联“全国茶业百强县”榜首,凤冈县、正安县、余庆县等进入中国茶业百强县。

筑牢根基,方能厚积薄发,而行稳致远。全市建成出口欧标茶生产基地22.2万亩,雨林联盟认证茶园10万亩,打造遵义红、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湄潭、凤冈、正安、余庆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凤冈成功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遵义先后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茶叶出口最具竞争力产区”等称号。

围绕绿色加工锻造实力

“我们村把茶园作为蜜源,因地制宜,开发了‘翠芽蜜’大受欢迎,目前已销售2万多斤,销售额达700多万元。”湄潭县黄家坝街道岩孔坝村村支书杜玲说,绿色食品加工不仅是市委、市政府明确的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而且更是我们锻造实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早在2020年,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推动农产品生产大市向绿色食品工业强市转变,而遵义茶叶作为农产品中的先行者,一直致力于奋楫争先、干在实处。

沿着历史的轨迹,可以发现遵义茶产业在守正创新中厚植根基、锻造实力。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大批茶叶精英云集于此,利用优质茶叶资源开发出“龙井”“湄红”和“湄绿”,后两者也就是现在“遵义红”和“湄潭翠芽”的前身。进入“十三五”以后,遵义市委、市政府立足产业传统优势,将这两个品牌作为区域公用茶品牌进行打造,如今这两个品牌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商标、地标保护产品、地标保护农产品,湄潭翠芽还是贵州茶叶第一件驰名商标。

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就是“遵义红”“湄潭翠芽”茶叶加工企业的典型代表之一,今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值突破亿元,成为茶产品、茶文旅同步发展的综合型茶业企业。

近年来,全市不断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扶持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技改升级、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工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现有茶业注册企业1511家、加工大户近900家,兰馨茶业公司、阳春白雪公司等6家企业成长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全市茶产业加工产值也从“十一五”期初4亿元提升到现在165.33亿元。

“如果把我们产业链比作一棵树,只有树干没有枝丫,是不可能枝繁叶茂的。要坚持跳出农业看农业,努力从农业中长出工业来,就必须进一步丰富产业业态,加速产业融合,不断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坚定不移推动绿色食品工业加快突破,让特色优势产业之树根深叶茂。”市委书记魏树旺笃定地说道。

兴业富民带来发展实绩

产业兴旺民增收,共同富裕有奔头。

在遵义市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曾经外出打工的骆地刚夫妇返乡带领乡亲们公共创立余庆县凤香苑茶业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辐射二龙村和周边大松村等8个行政村、518户茶农种植茶叶3万余亩,成为名副其实的“吃茶饭、发茶财”的茶叶专业村,乡村越来越美,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谁曾想,这个茶叶专业村原是国家二类贫困村。现如今,村里每年茶青采摘临时用工、基地管护年用工等务工达6万多人次,这里普通的茶农仅在茶园务工收入上都可以达到6千元以上。2019年,在政府引领下,公司开辟新径,又做起了茶叶出口生意。

“出口茶虽利润不高,但生产原料大都是夏秋茶及秋冬管修剪的嫩枝叶,提高了茶园下树率。相比过去茶农花钱冬管,到现在冬管不仅管出明年茶园发芽率,还有即得效益,一亩地比往年多挣1000余元,全年茶园亩均收入过万,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高了。”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村支部书记陈小庆说。

产业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要促进农民增收。遵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茶产业作为兴业富民的大产业,作为遵义绿色食品工业的重点产业来打造,近三年,累计带动5.14万贫困人口脱贫,带动人均增收2400多元;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发挥比较优势真抓实干

“这几年我们利用茶产业基础好的优势,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拓展市场,公司产品畅销,效益也越来越好。”贵州省凤冈县黔雨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斌说。

贵州省凤冈县黔雨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研发、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贵州省级龙头企业。作为第一批开启国外市场企业,从探路发展到实现破局,该公司茶叶出口在带动企业发展上取得质的提升。2021年公司出口茶叶192吨、金额7424万元,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比2017年增长了40%和134%。

由点及面,纵观全局: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时光追溯到4年前,由于物流成本高、外贸订单少等因素,遵义大部分茶叶出口还是代理出口,茶叶出口量不足1000吨左右。如何寻找新商机、大市场,遵义敢闯敢拼、敢为人先,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构建内陆开放发展高地,深入推进绿色食品工业发展,立足茶叶质量好、体量大的资源禀赋,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发展茶叶出口经济。

突出服务主体,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抓出口。遵义海关和税务、商务、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联动上门精准服务出口企业,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强化主体培育,推进茶园标准化创建、茶叶出口备案基地建设,推动茶叶出口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现39家茶叶生产企业开展茶叶出口,其中有25家企业开展自营出口。

“今年1-11月,遵义海关检验检疫出口茶叶5400吨,货值15亿人民币,前十个月全市自营出口茶叶超过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超70%,约占全省自营出口的八成,遵义占据了贵州茶叶出口的‘大半壁江山’”遵义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茶叶对外出口是遵义茶叶综合发展拓宽产业道路的新举措,茶叶出口规模和优势不断扩大,成为了革命老区遵义第一大出口农产品,也是茶产业发展和绿色食品加工业的新增长极。

“今后,要始终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因地制宜推动以茶、粮油、辣椒为引领的绿色食品工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产业幅,尤其是要用好‘遵义’这个金字招牌持续打造‘遵义红’‘遵义绿’品牌和更多名优产品,努力在市场上赢得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链上掌握关键话语权。”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如此说道。

一片“金叶子”让老百姓“一业致富”。下一步,遵义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把茶产业作为全市重要的生态产业和经济产业,持之以恒做大做强,促进加工技能升级,努力建设成国内最大的大宗茶出口基地,国内知名的优质绿茶、红茶加工贸易基地,积极建设“中国茶业第一市”,不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