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讯:除却《武夷茶考》,徐火勃还创作了许多茶诗,比如《御茶园》、《武夷采茶词》、《丘文举寄金井坑茶,用苏子由煎茶韵答谢》、《闵道人寄武夷茶与曹能始烹试有作》等都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篇章。
明代之于武夷茶,可谓跌宕起伏,创新发展之时代。这个时代与武夷茶结缘的文人还有许多,因此茶文茶诗也格外花团锦簇。但是不管怎么说,洪武二十四年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茶叶制作变革是这一切发生、发展的导火索。
团茶改为散茶,固然有皇室立志革新,提倡节俭,体恤民力的原因;从另一方面看,主要皇室成员皆出生草莽,不喜饮茶之繁琐,故而化繁为简、化奢为俭、不受唐宋以来烹点末茶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明朝时,茶人们在蒸青绿茶的基础上发明了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黄茶也正式出现于明朝,它是炒青绿茶炒制方法不得当,茶人们顺势而为,推层出新产生的新品种;起源于唐宋茶马互市的黑茶,到了明代制作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茶人们将黑茶从单一散茶制作成坨形、砖形,以便于贮存和运输……正是茶种类的不断推层出新,使得文人之于武夷茶有了更多的探索和求真行为,《茶疏》、《武夷茶考》等茶学专著由此流芳百世。
明代茶文化的特点有三:一是崇尚自然,品茶追求真香真味,讲究与自然融为一体;二是对于茶的产地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和了解,对于茶的种类和等级有了比较细分;三是在宋元瀹茶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的茶的不同饮用方法,特别是散茶的品用方法以及茶具、品茗环境更加精益求精,直接影响到如今国人的品茶习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