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您的位置:协会首页 > 百科 > 正文

紫砂壶见证山水情怀和如水情谊

时间: 2013-04-18 09:08 来源: 江南时报 作者:程龙伟

  4月17日讯:虽然有资料说,最早参与紫砂创作的文人是元末孙高士,他在紫砂罐上刻下“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孙高士即孙道明,号清隐,在元代生活七十一年,隐居不出,人称高士,其所居题为“且吃茶处”。但此据尚待考证,一来未见实物,且此种紫砂刻字装饰的产生时代尚难达于元代,二来记载此事的《寄园丛话》尚待确认。

  紫砂壶艺的兴起晚至明中期,故而至明代中后期,文人艺术家对紫砂壶艺的影响才日臻显现,且因是紫砂初创期,所以此种影响对紫砂工艺的发展至为重要。

  历史上第一部紫砂专著《阳羡茗壶系》的作者周高起是晚明人,他的紫砂记录较为可信,后人多沿用。《阳羡茗壶系》的“创始”一节说:“供春,学宪吴颐山公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伪心匠,亦淘细土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矣。” 历来人们对于此段记载多关注供春身份与紫砂早期制法,并未注意到“学宪吴颐山”可能对供春产生的影响。吴颐山,即吴仕,字克学,号拳石,宜兴人,正德甲戌年进士,由提学副使升至四川参政,诗文俱佳。而紫砂鼻祖供春在吴仕年轻时是与之朝夕相处的,所以《阳羡砂壶图考》就认为:“供春仅一家童,能作树瘿仿古诸式,款识供春二字亦书铁线小篆,倘非颐山研求式样代为署款,恐难臻此。”

  我们今日无法断定吴仕是否直接参与供春制壶事,但供春受其文化艺术熏陶是可以肯定的事。或者我们可以说,从紫砂壶的第一位大师诞生之时就有文人的相伴与影响。

  同时期的书画大师文征明也与紫砂壶有些渊源。文征明是个极爱茶之人,他喜欢以茶入书入画入诗,《品茶图》、《惠山茶会图卷》、《汲泉煮品图》、《松下品茗图》、《煮茗图》、《煎茶图》、《茶事图》、《陆羽烹茶图》、《茶具十咏图》、《五月江深图轴》,难以穷尽。尤以作于嘉靖十三年(1543年)的《品茶图》最具文献价值,因其中出现的紫砂壶,置于案上,旁有小盏,且另有童子用别壶煮水,可知此壶显然为泡茶所用。

  此品茶图又是一“写实”画作:是年,文征明在悒悒不乐中离开京城回到苏州已有五年之久。住在山里,谷雨才过,天又高又蓝,山显得苍翠如玉,苏州的虎丘茶,也可能是天池茶,刚好才制作出来送到山里吧,亦徒亦友的陆师道来访了!你看,小桥流水环抱着茅屋草舍,茶案已具,一壶二杯而已。童子煮水的泥炉里炭火正红,炉上砂壶里的泉水该咕嘟咕嘟地沸腾了。他说:“有客遥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惠山前。”或许陆师道的突然来访让文征明略无准备,也就只好就近汲泉而烹了。物外高隐,坐语道德,清心悦神的境界其实无需佳茗古泉,适意即可。故而文征明欣喜,他画下了这幅《品茶图》,并题了诗:“碧山深处绝尘埃,面面轩窗对水开。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可以说,紫砂壶见证了明代中期文人雅士的山水情怀和如水情谊。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