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讯:佤族是跨国境而居的民族,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沧源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及双江、耿马、澜沧、孟连等县,沧源和西盟两县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县。
佤族自称“阿佤”,其先民是古“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剌”、“哈瓦”、“卡瓦”等不同之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佤族,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竹筒茶是一种古老的茶俗,用竹筒煮茶饮茶,别有情趣。
生活中与竹为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一点也不假。
“住在山上的人”,自然周围竹很多,阿佤人的日常生活少不了竹,他们住竹楼、坐竹凳、用竹碗、使竹筷、睡竹箩。有一道山歌这样唱:“竹叶青青竹筒长,砍节竹筒装砂糖,吃了砂糖竹筒在,妹不变心日子长。”
如果说,在竹筒放砂糖是青年男女甜蜜恩爱的象征,那么在竹筒里煮茶水则又包含了更多的内涵。竹筒茶还可以制成姜茶用以驱寒发散;制成糖茶,用于补气血;制成薄荷茶,用于解暑。阿佤人又习惯就着竹筒茶吃用竹筒煮成的糯米饭,喝竹筒装的阿佤水酒。青年男女对坐饮酒喝茶,别具一番情趣。
与烤茶相似的烧茶
佤族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七百年前,现在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的怕怕和大黑山等地,还有几百年前种植的百亩连片的半栽培型古茶园,因此,佤族饮茶的历史就更为久远了,佤族人们主要有两种饮茶方法,即烧茶法和擂茶法。
佤族的“烧茶”,佤族语称为“枉腊”,是一种与烤茶相似,而又独具一格的饮茶方法。它的制作方法特别,连喝法也很别致。首先,烧一壶开水,放在火塘边备用;然后,把茶叶均匀地铺在一块薄铁板上,放在火上烤,等到茶叶焦黄时,致茶色焦黄闻到茶香味后,将茶叶倒入开水壶中煮;最后,煮好的茶倒入茶盅里,便可饮用。
佤族烧茶的泡茶水也不是随便的水,都是要从山上取来的清泉。由于甘甜的清泉与独特的制法,这种茶苦中带甜,散发出一股焦香,正是东汉华陀《食论》中写的“苦茶久食益思意”的感觉,可谓是别具一格。这种饮茶方法一直被佤族人民世世代代所流传着,现在仍保留这种饮茶习惯。
可就地生火煮喝的擂茶
佤族还有一种饮茶方法称“擂茶”,也是佤族的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即将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土陶罐内共煮食用。
唐樊绰《蛮书》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茶出银生城”,即南诏所设“开南银生节度”区域,在今景东、景谷以南之地,产茶的银生城界诸山,采无时,杂椒盐烹而饮之。这些古书上的记载实际上就是佤族饮用的擂茶。
佤族人们非常喜爱饮茶,所有的佤族男子都有饮茶的习惯,所以每户佤族人家火塘边都有一个煮茶用的瓦罐。佤族农民外出劳动的时候也离不开茶,有的带茶罐到地边,就地生火煮茶;有的是把茶水熬炼成茶胶,晒干成块后,待外出劳动的时候带在身边,想喝茶的时候含上一块以解茶瘾。因此,佤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茶叶,茶是佤族人最喜爱的日常饮料。
(责任编辑:admin)